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细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容易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病。
骨质疏松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四位。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高达890万,也就是每3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发生骨折。我国骨质疏松数量庞大已有约9000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表现?
骨质疏松的症状在早期虽然不明显,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还是会有一些症状出现:
1、驼背变矮
不少老人存在“腰直不起来,背驼”的情况,但很多老年人认为这是自然现象,但是事实真是这样么?
其实这正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椎骨压缩性骨折的结果。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2、关节、骨疼
疼痛是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当干家务、浇花、或者搬东西时,疼痛明显加重,甚至有些老年人夜间睡觉时也疼痛难耐,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严重者连起床翻身等日常行动都被疼痛所困扰。
3、胸闷气短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Z大换气量明显减少,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情况。
4、易骨折
在日常活动或者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发生了骨折,比如下公交车时跨步,咳嗽打喷嚏、屈身捡拾东西时,都有可能发生了骨折。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
正常情况下,此程度的外力作用是不会致使骨折的,故此医学上称此类骨折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些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手腕之处。
一项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为20-24%。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有40%的不能独立行走,60%的髋部骨折一年后仍需要帮助,33%的髋部骨折后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或入住疗养院。
以上就是的全部内容,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一些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移步公众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