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是构成子宫内壁的一层黏膜,会有周期性的生长脱落,如果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这种情况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了。如果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的肌层那就属于子宫腺肌病了。这两种病是可能一起出现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常见妇科疾病。生育年龄妇女中有约10%患此病,中国有3000万人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不能怀孕或有腹痛症状的妇女中占20~90%。
发病年龄:生育年龄发病,25~45岁居多。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月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月经初潮前的女孩,绝经以后的老年妇女一般不患此病。
病灶易发部位:卵巢,子宫后壁,韧带,阴道与直肠之间及骨盆腔的腹膜。其他:腹腔和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肚脐、膀胱、肾脏、肺、乳房、甚至手、臂、大腿处,但非常少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如何发病的?
它是一种良性病变,但表现很像恶性肿瘤,有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治好非常困难。发病原因不明,有多种说法。目前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个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由于出血引起的疾病、器官依赖性疾病、和激素依赖性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病灶周期性出血,纤维组织增多和粘连形成,生长在卵巢内的病变为充满浓巧克力样液体的囊肿-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极少发生恶变,仅约1%。
分期:我们把该病分为四期:I期:极轻微;II期:轻度;III期:中度;IV期:重度。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如何诊断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痛经和平素下腹痛;月经不调;不孕;性交时盆腔深部疼痛。如果侵犯肠道时腹痛、腹泻或便秘,周期性大便带血;侵犯膀胱时经期小便痛和尿频;侵犯输尿管时月经期腰痛和血尿;巧克力囊肿破裂会引起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且伴有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有时可扪及腹部肿块;囊肿破裂时疼痛加剧;医生在给患者行妇科检查时,病人感到疼痛。
疑似病人的进一步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可确定巧克力囊肿;Ca-125(糖链抗原)值测定可能升高;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盆腔病灶,目前为诊断的非常合适的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不同情况加以全面考虑。
(1)原则上症状轻微者采用期待方法,积极争取怀孕;
(2)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三步曲”治疗,开始的一步腹腔镜检查确诊和适当的手术。轻度患者术后可先试行怀孕;病变较重者手术后行第二步药物治疗;第三步是助孕的治疗,行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
(3)无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可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
(4)症状和病变均严重的无生育要求患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目的:去除病灶;减轻疼痛;增加怀孕的机会;尽可能延缓复发。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有较高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