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两个增寿时刻

龙港仁和医院

在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卯时(5~7点)肺经当令,这一时段肺功能较为旺盛,换气较积极。若肺气充足,百脉皆通,神清气爽,自然长寿。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清晨这段时间,人体的迷走神经活跃,副交感神经占主导,是降压、修复血管内皮的黄金期。此时宜激活肺气,吐故纳新,通过深呼吸排出浊气、吸入清气,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此外,还需做到以下几点,平稳唤醒身体。

缓慢起床,忌起身急。醒来后不要急于坐起来,先闭目养神1分钟,搓热双手熨目,温通肝经;叩齿36次,缓慢吞咽口中津液,以补益肾精;坐起,在双脚落地前,脚趾做“抓地—松开”的动作,一抓一松为1次,做10次。

宜喝温水,忌食生凉。空腹喝温开水200毫升,既能润肺,又可助大肠传导,促排便排毒。切记不能喝生水凉水,以免饮冷伤肺。

梳头百遍,呼吸排浊。用木梳或手指从额前发际梳至后颈,重点刺激百会穴(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风池穴(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中,基本与耳垂齐平),疏通督脉与膀胱经,升发阳气。面朝东方,吸气时扩胸,发出“嘶”音,呼气时收腹,发出“呬”(xì)音,重复6次。

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三焦通百脉,是元气运行的通道,其通畅意味着水火交融、阴阳调和、身体健康。若三焦气机不畅,元气无法布散,容易导致手脚冰冷。因此,此时宜放松身心,收敛阳气,让亢奋的神经和身体逐渐平静下来,从“阳”的状态向“阴”过渡。具体做法是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启动身体的夜间修复、排毒、更新程序,有助健康长寿。要想快速入睡,可在睡前做以下几件事。

泡脚助眠,引火归元。睡前用约40℃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水位较好能没过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可加入一些温经通络、安神助眠的中药,如艾叶、生姜、花椒等,体热者可加菊花、桑叶。中医视足部为人体根基,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引火下行归元,缓解疲劳,放松身心,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按安眠穴,养心安神。可以揉按“安眠三穴”:1.涌泉穴。曲足卷趾时足心较凹陷中即是涌泉穴,搓热手心揉100次,可滋肾水、降心火。2.神门穴。弯曲手腕时,小指侧突起的肌腱外侧凹陷处即是神门穴,用拇指按压30秒,重复3次,能宁心安神。3.印堂穴。位于额头正中央,两个眉头连线的中点,用食指轻揉1分钟,有舒缓紧张焦虑的作用。

宜“还阳卧”,固肾平肝。睡前闭目盘坐,吸气默想青色,呼气发“嘘”音,可排肝郁之气,重复6次。然后平躺,双脚掌相对,膝盖向两侧展开,双手叠放于腹部,自然呼吸10分钟,帮助阳气内收、固摄肾精。

按阳池穴,疏调三焦。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功效是疏调三焦、舒筋通络、清热泻火。具体方法是:手背向上翘起,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褶皱处的中心位置就是阳池穴,每侧按压3~5分钟。此外,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也是经典方法,“托天”(掌心向上平举)的动作,可刺激阳池穴。

中医认为,晨起如春,仿万物生发,活动肢体以助阳气舒展;睡前如冬,效天地闭藏,静心敛神以养阴血归脏。坚持在这两个时段养护,即是顺应“天人相应”之道,为长寿筑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阳痿、早泄、包皮、包茎手术、男性不育、泌尿生殖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