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瘘管”这个词,大家都知道肛瘘,却不知道还有乳瘘。乳晕旁瘘管的病变一般局限在乳晕周围,早期表现为慢性复发性乳晕旁脓肿,以后形成乳腺瘘管,病理学上称为Zuska病。因本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报道~2个月,较长20年,多数病程为1~3年。乳管瘘多发生在非哺乳期的女性,但非女性所特有,男性也可发生。
乳腺导管瘘是发生于乳房的化脓性病变,乳晕附近多见。它与妊娠和哺乳无关,迄今病因不明,如治疗不当,常反复发作,形成经久不治的瘘管,病程和迁延数年,甚至更久。
乳头畸形和发育不良,导致乳头内的输乳管扭曲变位,输乳管内鳞状上皮化生,角化物堆积,堵塞和腐蚀管壁,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反应性反应,即形成导管周围炎。
临床症状以乳腺局部症状为主,全身反应不明显,一般不发烧,白血球不高,化验检查无异常发现。开始发病时,往往表现在乳晕旁的局部红肿,通常范围较小。当红肿破溃或者切开引流后,形成瘘管久不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本病应与乳腺结核相鉴别,乳腺结核分泌物细菌培养有结核杆菌,乳腺结核多远离乳晕及输乳大导管,故乳头内陷甚为罕见而本病大部分的病例伴有乳头内陷,且抗结核治疗无效。
乳晕旁瘘管治疗可以局部换药,用探针探一下里面腔道有多深,可以用药线引流或者局部挂线治疗配合口服中药等,也可以做手术将瘘管切除。
乳腺导管瘘一旦形成,一般来说是无法自己恢复的,常规是需要手术切除瘘管和扩张的乳腺导管。这个病的根源是乳腺导管扩张症,扩张的导管内的分泌物堆积,造成局部感染、浆细胞浸润,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皮肤和导管间的瘘管。会反复流脓、发炎。如果因为年龄较大等各方面原因担心手术风险,可以先使用乳丹消结贴,从病根进行治疗,通过对穴位的靶向磁灸,打通任脉,清楚导管内的分泌堆积物,从而消除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