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防止血栓出现呢?祖国中医在很早之前就有定论——《黄帝内经》曰:“血气虚,脉不通,正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终也。”人体气血的虚、寒、滞、瘀都会导致局部瘀血、瘀堵,血行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
如何预防血栓呢?中医预防血栓有妙招!
1、刮痧
扁鹊亦云:“病在血脉者,治之以砭石”。刮痧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黄帝内经》十二经络皮部理论。
当刮痧板反复压刮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时,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产生强烈的舒缩反应,将瘀滞在血液循环中的致病物质挤压出来,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
刮痧是以调气为首,调动人体的气血运动,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加快血流量,分离其中的淤血和病理产物,引邪出表,将其代谢出体外。
2、艾灸
从中医理论认为:“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形象地说明寒是导致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帝内经》中说:“阳虚则外寒……阴胜则内寒”,说明阴阳失衡、阳虚阴盛是产生内寒证的基础。
而灸法的原料以艾草为主,艾热之热是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艾草燃烧产生的红外线的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还有研究资料表明,艾灸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抑制红细胞聚集,达到增加血流量,改善细胞供氧,促进细胞恢复的功能。有补气养血,通经活络,培补元阳,平衡阴阳之功效。
但艾灸的弊端就是味道较为刺激,对于本就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朋友,不宜使用艾灸当心触发其他疾病!
3、食疗
黄芪粥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则无法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易出血栓,《金匮要略》介绍的复方黄芪粥就有很好的行气补血效果。
原料:黄芪、生姜、桃仁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
做法:
1.将黄芪、生姜、炒白芍、桂枝、桃仁和大枣洗净后一起放入砂锅内;
2.锅内加入500毫升水浸泡,药浸透之后开始煎取药汁,大火煮开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
3.将粳米用500毫升的水煮到开花,然后加入药汁,煮沸后再煮三到五分钟,这道复方黄芪粥就煮好了。
功效:黄芪补气益气、白芍养血活血、桂枝温经通脉、生姜辛散、桃仁破瘀润燥,这些药物联合,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作,以及改善脑梗患者的后遗症都有不错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早晨空腹温热食用;一些平时容易上火或者风热外感的人不适合食用。
4、适度运动
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有效的防控措施。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便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
因此,一定要隔段时间就有意识地走动走动,哪怕无法站起来,也建议伸展下腿部,这对促进血液循环很有好处。术后患者只要身体允许,也应尽早下床活动。当然,坚持定期的规律运动也能让你的血管更强健,能有效的预防血栓。
以上就是《如何预防血栓呢?中医预防血栓有妙招!》的全部内容,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一些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移步公众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