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附属门诊部

如果一个人患了丙肝,一定要马上治疗,因为如果丙肝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生命会受到一定的威胁,所以丙肝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那么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六种传播途径:

1.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仅输全血会引起输血后丙肝,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也会引起丙肝。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如患者抵抗力弱,输血量大,输入血液中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受血者输血后更易发生急性重症肝炎或亚急性重症肝炎,预后差,死亡率高。

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查后,这一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的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质量不稳定以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无法完全筛查出丙肝阳性人群,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可能感染丙肝病毒。

通过受损皮肤和粘膜传播。这是目前主要的传播方式。在一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引起的丙肝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外科和牙科器械、内窥镜检查、侵入性操作和针灸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洞也是丙肝病毒通过月经传播的潜在方式。

2.丙型肝炎病毒会通过性传播:

慢性丙肝在配偶间的传播率一般不到10%,而在性滥交患者中丙肝的发病率高达10~30%。

3.丙型肝炎病毒会由母亲传染给孩子:

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可分为宫内感染、分娩时传播和分娩后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给婴儿。抗-HCV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为2%,如果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传播风险可高达4~7%。

4.一些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杯子、无皮肤损伤及其他无血液接触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5.丙型肝炎患者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者:

比如夫妻、子女、父母等家庭成员中可能存在丙肝病毒感染,特别是不通过输血传播的患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暴发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对酒精肝、脂肪肝、乙、丙肝病毒携带者、母婴阻断等方面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治疗大三阳、小三阳、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腹水、酒精肝、脂肪肝

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脂肪肝及相关肝病的治疗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