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宝芝堂中医馆名老中医侯忠指出:胰腺癌的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其发病与年龄增长有一定关系。有文献报道,25岁以下发胰腺癌者较为罕见,而中老年发本病者占83.7%,其中60岁以上者又为发病高峰。本病的恶性程度较高,一旦确诊后大约只有12%~15%的病例可以进行手术根.治,而约90%的病人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是我国人口死亡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医学对胰腺的认识始于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记载:“脾长掩一尺,掩太仓。”《十四经发挥》也有:“脾广三寸,长五寸,掩手太仓,附于脊之第十一椎。”其实都是对于胰腺的描写。到清代,随着中医解剖学的发展,对胰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写到:“津管一物,……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右,幽门之左,……,接小肠”,“胃外津门左名总提,肝连于其上。”然而,中医对胰腺癌的病症表现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却早在《黄帝内经》及以后的历代医籍中都有所记载和描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所说:“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还根据五脏不同,分为五种积,其中“脾之积为痞气”,在胃脘部,覆大如盘,可以出现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与胰腺癌有所相似。此外,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说:“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医学入门·丹台玉案》也云:“有寒客之则阻不行,有热内生郁而不散,有食积、死血、湿痰结滞妨碍升降,有怒气伤肝木来克土,有伤劳倦、血虚、气虚则运化自迟,皆能作痛。”以上论述指出了胰脲癌的发病可能与饮食失节、七情不遂、寒温失调、诸般内伤等因素有关。
成都宝芝堂名老中医-侯忠
侯忠,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多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结合中医历代古籍理论,总结归纳了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多种辨证方法,能有效发现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善于中医治疗各种肿瘤及疑难疾病,并不断突破中医治疗学领域的瓶颈,在诊疗上根据病种分阶段、分疗.法具体治疗,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在男科、肝胆科、肾病科等内科疾病方面的治疗也要着较高的成就!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利用中医辨证治疗中晚期肿瘤,提高带瘤生存时间,使部分无法手术和放化疗的癌症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在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深得患者口碑相传。
由于专家号名额有限,敬请提前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