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斑块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血管健康问题,通常在体检中发现血管出现板块特别是颈部血管斑块的人不在少数。近期有研究数据显示超过四十岁的人患有血管斑块的风险大大增加,医生表示这主要是与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着直接关系。
专家表示血管斑块需要引起大家重视起来,血管斑块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血栓出现,因此建议广大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血管斑块就是要及时的治疗了。
一、为什么血管也会“长斑”?
据统计,我国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在40%以上。在被确诊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更是高达80%,年龄60岁以上的人群没有斑块的更是几乎没有。
血管斑块,指的是血管内出现了斑块沉积,正常情况下人体动脉血管平滑、血流也很通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受其他因素影响,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会不断在管壁沉积,甚至隆起形成斑块。
小的硬斑块相对稳定,危险性低。而脂类物质为主的软斑,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不断增大甚至阻塞血管,出现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引起心血管意外,甚至带来致命危险。
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姜正明指出,血管遍布在人体的每个地方,大部分动脉血管都可能形成斑块,但危险的是长在心血管里和脑血管里的斑块。斑块若长在心血管里,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急性心梗或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斑块长在脑血管里,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缺血缺氧,轻则头晕、眼花,重则可能诱发脑梗,危害到生命健康。
二、4个习惯会加速斑块形成,尽早改正
人体血管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弱,出现斑块,但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可能加速斑块的形成,一定要尽早改正。
1、“三高”饮食
高糖分、高脂肪、高盐分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也会导致更多油脂在血管壁沉积,加速血管斑块的形成,要尽早改掉。
2、经常熬夜
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人员曾经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指出睡眠不足会导致炎症细胞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长期久坐
医生表示,经常久坐不动的人,血液循环减慢,血液粘稠度比较高,心肌收缩乏力,时间久了就会被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盯上。
4、长期压力大
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人的交感神经总是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管收缩,血糖、血压升高,就可能加速斑块的形成。
二、养成3个习惯,或可慢慢消除斑块
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中都会出现斑块,但斑块其实是可以干预的,养成一些好习惯,或可以慢慢消除斑块。
据统计45岁以上的中风患者,有80%的人有颈动脉斑块,不过在动脉狭窄未超过50%时积极干预,斑块是可以逆转或者消失的。而胆固醇是动脉斑块的主要因素,如果将胆固醇降低至一定水平,那或许可以将斑块缩小或消失。
那如何能将斑块缩小呢?养成下面几个习惯,或可慢慢消除斑块。
首先是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平常对于这些基础疾病一定要足够重视,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之后则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平常要避免久坐不动、经常熬夜,还要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尽早戒烟戒酒,定期的进行运动等,以防止斑块不断增长。
改善血管斑块主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尤其是对于平日里运动量较少的人群,我们在这里提倡健康清淡的饮食原则,平日里注意适量运动增加血液流速,一旦被查出血管斑块就要及时的看医生,及时治疗才可以避免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