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俗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前列腺体压迫尿道前列腺或引起膀胱尿道口梗阻,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尿液无法排除。据统计,60~69岁老年人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可达50%~60%,年龄范围7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80%。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原因是什么?
前列腺增生始于尿道周围的腺体,称为移行带,体积仅占前列腺组织的5%。其余前列腺由中央带和外周带组成。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前列腺尿道周围移动带的腺体、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增生。增生组织多发结节,逐渐增大。增生腺挤压缩小外周腺,形成前列腺外科包膜,与增生腺界限明显,术中易分离。前列腺腺体突向尿道增生,容易引起排尿困难。如果增生腺体突出膀胱,很容易造成膀胱出口堵塞;如果增生腺体突出尿道,可使前列腺尿道伸长、弯曲、压缩变窄,这是排尿困难的病理原因。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破坏所致。医学界认为,与前列腺增生有关的因素包括: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和遗传因素。目前,医学专家经常将前列腺增生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外因素,得出结论,前列腺增生与年龄和睾丸功能密切相关。
内在因素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前列腺
关于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有很多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人们一致认为,年龄和睾丸功能是前列腺增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也会增加。35岁以后,男性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大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年龄与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前列腺的体重增加。青春期后30岁前增长迅速,平均增长率为1.6克/年,而30岁~70岁前列腺生长缓慢,约0.4克/年。成年男性的前列腺呈栗子状,重约20克,是男性体内一个终身生长的器官。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前列腺增生约为25~从30岁开始,组织学的相关变化一般在10年后发生。这种组织结构随年龄变化,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原因。
激素和环境因素与前列腺增生密切相关
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前列腺组织以外来源的因素,这些因素与前列腺生长发育、前列腺增生有关。
睾丸的功能与前列腺增生密切相关。前列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取决于雄激素。如果睾丸在青春期前切除,前列腺不会终身发育,老年后也不会发生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患者切除睾丸后,前列腺上皮细胞会凋亡,腺体会萎缩。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缺乏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切除双侧睾丸作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方法。这种的有效性证实了睾丸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作用。将睾丸切除的小白鼠,如果将雄激素再次注入体内,其前列腺就能再次生长。其他一些研究事实也可以解释雄激素和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关系:1967年,一名叫Lipseit的外国人调查了31名太监,他们老年后没有前列腺增生。中国学者也从事过类似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1969年,一位名叫Hamitou的外国人报告说,一个国家有319名罪犯做了双侧睾丸切除术,这些人老年后不再有前列腺增生。
睾丸是人体产生雄激素的主要器官。人体血液中约80%的雄激素来自双侧睾丸,其余约20%来自肾上腺和其他组织。雄激素对男性来说意义重大。正是它的作用保持了男性的独特征象,如发达的肌肉、明显的喉结、胸毛、胡须等第二性征。雄激素对前列腺的作用,其整个过程是人体非常复杂的微化合成过程。
睾丸产生原始的化学物质叫睾酮,在体内通过一种叫做5的化学物质α-双氢睾酮在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是雄激素的主要活性形式。双氢睾酮可以直接作用于前列腺组织,使前列腺组织增生并纤维化,使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就像生长在人体内的良性肿瘤。若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出现排尿不畅的症状,则由于前列腺组织过度增生,患者患上前列腺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