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又称缠腰火龙。其病因主要是由肝火妄动和湿热内容引起的。因此,饮食偏方应注意清热解毒,消肿生肌,活血止痛。让我们看看它的民间处方是什么?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先放入元胡,煎20分钟,再与余药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天服用1剂,温服2次。服用本方时,避免吃辛辣油腻的产品。
黄芩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作君主;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的功效;峨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两者都是辅助药物,共同起到缓解气血瘀血的作用。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走开,帮助君药清热。全方位药物简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达到消疹止痛的效果。
2、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无药、木香、桔子、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天服用1剂,服用2次。服用这个处方时,避免吃辛辣油腻的产品。
这些证据大多是毒邪。虽然经过治疗,但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导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无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桔子、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用紫草和板蓝根清除余毒,充分发挥活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3、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天一剂,水煎。
乌梅丸现代多收入驱蛔剂实际上是治疗厥阴病的总方。方剂组成冷热并用,兼顾邪恶。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的功效。方中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养气养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解疼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收敛浮阳,温下焦,制作桂、附、姜、辛;增加木香调节,不仅能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伤胃,补虚而不呆滞;各种药物可充分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消除寒冷和散热,恢复正常升降,调和气血,解决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