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如何预防癫痫发作
如果患者从事的是脑力工作,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脑部过度劳累,否则的话就会增加癫痫发作的几率,影响健康。对于各种颅内感染引起的癫痫,要积极地预防这些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了颅内感染性疾病,应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癫痫患者如何预防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有哪些急救措施
癫痫发作的急救措施有:一般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脑水肿,防治感染,平衡水电酸碱,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等。因为多数情况下,痫性发作一般经过数分钟后病人自行缓解,所以发现此类病人时,适当给予必要的辅助措施,如扶好病人,避免其跌下床,将头歪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吸入造成窒息。癫痫发作的时候,急救措施是非常重要,有利于尽快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死亡率。
癫痫是脑出血后遗症引起的吗?
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脑出血后,颅脑内会形成血肿,若是血肿靠近大脑的皮层,就会导致脑细胞出现异常放电,从而引起患者出现癫痫的现象发生。脑出血的后遗症,既可以是患者神志的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植物状态,也可能出现言语功能的障碍,患者智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尿便功能障碍。,根据您的情况描述,患有脑出血之后,得了癫痫,一般癫痫是指的是大脑异常放电导致的。
海绵状血管瘤与癫痫
癫痫是幕上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常顽固反复发作,其中约40%为难治性癫痫。以往只对药物难以控制者进行手术。随着术中评估技术和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适应证逐渐放宽。海绵状血管瘤发病部位多位于幕上,癫痫是病人就诊的常见原因,达40%~70%。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依赖CT和MRI,尤其二者结合有利于提高术前的确诊率。CT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但是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脑内类圆形高密度影,部分病灶内可有散在点状钙化。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为圆形或类圆形混杂信号,周围为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着)即所谓“黑环征”,是海绵状血管瘤的突出特征;注射造影剂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癫痫可能与病灶反复出血扩大,血液中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中Fe2形式存在,并在反复出血过程中逐渐被挤压到病灶的边缘,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带有关,含铁血黄素刺激皮质可导致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对于临床仅表现为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尚有争议。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虽可避免直接的功能损害,但病灶仍有再出血及脑水肿的可能,癫痫并不能完全消失,因此不是佳的治疗方法。过去认为,单纯以癫痫症状出现的病人,潜在出血的风险很少,在药物控制癫痫很好的情况下,不须手术治疗。因为只有部分病人对抗癫痫药物敏感且年自发性出血率高达0.7%,现多数学者认为有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应该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单纯病灶切除对70%~80%病人确实有效,术后部分患者脑电图有异常,但是临床无癫痫发作,说明离开病灶的持续刺激,周围病变皮层不一定能致痫。Stefan建议手术治疗时不仅要切除病灶,同时应该将ECoG检测到的病灶周围的致痫组织全部切除。显微手术全切除病灶并尽可能切除其周围黄染组织,采用术前EEG评估和术中ECoG监测技术测定致痫灶位置、范围,更加精确指导切除范围,有利于致痫病灶切除并减少损伤。对病灶小且部位较深者好在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辅助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导航可提供实时、精确定位,避开功能区,减少手术创伤。因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仅有癫痫表现的幕上海绵状血管瘤效果良好,术中应用ECoG监测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既可避免过多的脑组织损伤,又可明显提高术后癫痫的控制率。
继发性癫痫解除病因后还吃药吗
继发性癫痫解除病因后,癫痫发作的情况有两种可能。
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所受的影响可以消失,脑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癫痫发作也不再出现。比如某些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起病时常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的表现,待充分治疗和功能恢复后,即使不服抗癫痫药物也不发作癫痫。
第二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已经不可逆转,即使初始的病因已经解除,受损的脑组织仍然坚持异常的放电,癫痫发作还是会间断地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坚持服药。
因此临床实践中,在解除继发性癫痫的病因后,患者仍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服用一段抗癫痫药物,并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医生判断患者可能属于种情况,可以尝试停药,停药后仍无癫痫发作,即为停药成功,医生也因此能断定患者属于种情况(可停药)。如果停药失败,或者医生判断患者属于第二种情况,那么患者应该坚持服药,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甚至终生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