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会损伤血细胞吗?
由于抗癫痫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必须通过肝脏代谢解毒,因此应特别注意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并定期检查肝功能。抗癫痫药物也会对造血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叶酸、维生素B、缺乏和骨髓抑制。因此,应定期检查外周血象,重点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以卡马西平、丙戊酸为代表的传统抗癫痫药物价格低廉,临床效果稳定,但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形成血小板本身抗体,对血小板有直接毒性作用,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急性髓样白血病样反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以托吡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为代表的新型AEDS血液系统毒性小,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性高。
癫痫会导致猝死吗?
癫痫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或导致其他症状,然后导致死亡。癫痫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约为健康人群的2~5倍。癫痫猝死一般认为是癫痫患者突然意外死亡,但不是癫痫发作直接导致的死亡。癫痫猝死的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①癫痫的明确诊断;②排除溺水、创伤或癫痫持续状态或其他已知原因造成的死亡;③死亡可发生在癫痫发作后,但不是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导致死亡;④死亡发生在正常的活动和环境中(如床、床、家、工作);⑤尸检或医学上没有明确的死因。癫痫猝死主要需要鉴别癫痫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死亡,以及脑血管疾病等癫痫相关疾病引起的死亡鉴别。
癫痫的电生理基础是什么?
正常脑神经细胞膜内膜外钾离子(K+)和钠离子(Na+)浓度分布不均匀。K+多在细胞膜内,而Na+多在细胞膜外。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形成相对稳定的所谓“极化”状态。当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影响脑神经细胞膜的渗透功能时,细胞膜外的N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细胞内的K+渗出膜外,形成所谓的“去极化”状态,膜电位降低,与相邻膜电位形成一定的电位差,导致局部电流流动,称为“动作电位”。就单个神经细胞而言,其动作电位极其微弱,如果大量神经细胞累及,其综合动作电位的电流非常强。
通过上述神经细胞之间极其复杂的突触接触,当兴奋性刺激增强,抑制性刺激减弱时,可以形成巨大的电冲动。如果形成同步放电,可以成为癫痫发作的发作性过度放电和电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