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癫痫早期一般在几个月
癫痫可以发生在婴儿一岁之前的任何时候,而且癫痫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虽然婴儿癫痫症状并不明显,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一、婴儿在吃奶时,会出现吃奶动作停止、双眼凝视、头部多汗、面色发青等症状,可反复多次出现。二、患儿可能出现行走突然摔倒、吃饭抓不住碗、呼喊不回应等情况,但是很快又能恢复正常。三、婴儿癫痫局限性发作时,会表现为一侧口角、眼睑、手指、足趾或一侧面部及肢体末端短阵性抽搐或麻木、刺痛,有的患儿会出现无意识的小动作,如咂嘴、解纽扣、咀嚼等。
如果婴儿存在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到小儿神经科就诊,发现并尽快确定引起癫痫的病因,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在早期可以发现癫痫,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完全可以达到。
卒中后癫痫管理指南要点
2014年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有关癫痫管理的
①不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IV级,D级证据);
②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癫痫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IV级,D级证据);
③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I级,D级证据);
④卒中后癫痫持续状态,建议按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原则处理(I级,D级证据)。
国际指南
1、2011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卒中学会(AHA/ASA)脑出血指南有关癫痫管理的
①有临床发作的痫样发作需要抗癫痫治疗(Ⅰ级,A级证据);(Revisedfromthepreviousguideline);
②精神状态的改变伴EEG癫痫波的患者,应给予抗癫痫治疗(Ⅲ级,C级证据);
③不预防性抗癫痫治疗(Ⅱ级,B级证据);(Newrecommendation);
④卒中后2~3个月再次发生的痫样发作,按癫痫的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IV级,D级证据)。
2、2009年AHA/ASA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治疗指南有关癫痫管理的
①20%以上的SAH患者伴有癫痫,通常发生在出血后24h内;
②可在SAH后的超急性期,对患者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Ⅱb类,B级证据)。
③不对患者长期使用抗惊厥药(Ⅲ类,B级证据)。
④但若患者有以下危险因素,如大脑中动脉瘤、脑实质内血肿、脑梗死以及高血压史等则可考虑使用抗惊厥药(Ⅱb类,B级证据)。
获得性失语性癫痫如何治疗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acquiredepilepticaphasia)又称Landau-KleffnerSyndrome(LKS))本病少见,儿童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获得性语言功能衰退、失语,以听觉失认为特征。多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
大约80%的病例,伴有癫痫发作,其形式包括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EEG以睡眠中连续出现的棘慢波综合为特征,多为双侧性,颞区占优势。本病为年龄依赖性,在一定的阶段对于药物的反应性差,青春前期趋于缓解,但可能遗留一定的语言功能缺陷。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大多数患儿没有明确的家族史。
有研究认为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能与脑内神经元突触形成异常有关。失语的发生机制也没有完全阐明,个别病例的失语可能与一侧或双侧颞叶的病变有关。大多数病例无器质性病变,有些病例发现有血管畸形、颅内寄生虫感染、脑炎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