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与癫痫的区别
发热惊厥不一定是癫痫,但是发热惊厥以后,发生癫痫的风险要增加很多。高热惊厥现在把它称之为发热惊厥,它是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出现的惊厥的表现。以前认为出现高热的时候,一般来说在体温39度以上出现的惊厥,我们把它称为高热惊厥。目前来看的话,大多数患儿在体温没有达到39度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惊厥的表现,我们把它称之为发热惊厥。发热惊厥在发生的时候,病人可能会出现四肢的抽搐,双目的上视,牙关的紧闭。它的表现形式可能跟癫痫的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发热惊厥的病人,都会出现癫痫的表现。发热惊厥的次发作,只能称之为发热惊厥。如果说发热惊厥以后,反复的出现肢体抽搐的表现,同时伴有意识丧失,双目上视的临床表现,那么我们就要考虑病人可能会伴有癫痫的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首先要控制癫痫发作,同时要进行脑保护治疗,必要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
脑保护的药物有长春西汀、脑苷肌肽、依达拉奉、脑蛋白水解物、胞磷胆碱、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
脱水降颅压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甘露醇、甘油果糖和速尿。也可以应用人血白蛋白,具有一定的降颅压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营养作用,但是不主张应用。
抗癫痫的药物,可以静脉泵入地西泮、咪达唑仑,也可以给予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治疗。用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获得性失语性癫痫如何治疗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acquiredepilepticaphasia)又称Landau-KleffnerSyndrome(LKS))本病少见,儿童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获得性语言功能衰退、失语,以听觉失认为特征。多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
大约80%的病例,伴有癫痫发作,其形式包括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EEG以睡眠中连续出现的棘慢波综合为特征,多为双侧性,颞区占优势。本病为年龄依赖性,在一定的阶段对于药物的反应性差,青春前期趋于缓解,但可能遗留一定的语言功能缺陷。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大多数患儿没有明确的家族史。
有研究认为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能与脑内神经元突触形成异常有关。失语的发生机制也没有完全阐明,个别病例的失语可能与一侧或双侧颞叶的病变有关。大多数病例无器质性病变,有些病例发现有血管畸形、颅内寄生虫感染、脑炎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