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是什么
局限性癫痫是大脑皮质某个部位(如中央前、后回)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癫痫发作,国际分类叫单纯部分发作。其临床特点取决于大脑异常放电的部位及传播范围。大脑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不同部位支配着身体对侧不同部位的运动;大脑皮质感觉区(中央后回)不同部位接受着身体对侧不同部位的感觉。若癫痫放电只限于运动区或感觉区,则引起所支配部位的运动性或感觉性的局限性癫痫。
局限性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有节律的抽动,持续数秒,意识清楚。如一侧的口角、眼睑、手指或中趾的抽动,一侧肢体的痉挛抽搐等。如果从一侧拇指开始,经手指、腕部、肘部向肩部扩展,则称之为贾克森(Jackson)癫痫。较严重的抽搐发展后,发作部位可留有暂时性(24小时内)瘫痪,称之为陶得(Todd)麻痹。
部分病人可于几日内恢复,局限性感觉性发作,表现为口角、舌部、手指或中趾的麻木感、针刺感、寒冷感或触电感等。若痫性放电扩展,可延及半身。局限性癫痫的放电,不论是运动性或是感觉性,如扩展至对侧大脑半球,则引起全身性发作。
儿童癫痫用药有什么特点
儿童选用抗癫痫药治疗的原则与成人基本相同,但要注意以下特点:
1、儿童期生长发育快,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应按公斤体重计算每日给药量,对于体重高于或低于标准体重的儿童,应参照标准体重给药,并结合临床和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
2、新生儿和小婴儿肝脏和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差,药物在体内半衰期长,容易蓄积中毒;婴幼儿至学龄前期体内药物代谢速率快,半衰期短,因此应在药物血浓度监测下根据临床调整剂量;
3、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查肝功、血常规等,尤其应注意丙戊酸在年龄小于2岁或有遗传代谢病的儿童发生肝损害的危险性增加;
4、儿童首次发作后是否开始抗癫痫药治疗需要考虑癫痫的病因、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等。如良性婴儿癫痫首次丛集性发作后,可以暂不用抗癫痫药,继续观察,若间隔24小时再出现发作再开始用抗癫痫药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间隔时间很长的复发,也不一定急于用抗癫痫药治疗。但如导致癫痫发作的病因持续存在,首次发作后即应给予AEDs治疗,如有明确的围产期脑损伤病史。
5、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重要阶段,在选择抗癫痫药时,应充分考虑到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如药物对患儿认知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应权衡利弊、必要时可更换药物。
6、有些儿童期特殊的癫痫性脑病除AEDs治疗外,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酮饮食等特殊治疗方法;
7、对于患线粒体病和有机酸血症合并癫痫的患儿,丙戊酸易引起肝损害,尽量不选用;对诊断为Alpers病合并癫痫的患儿应禁用丙戊酸,因丙戊酸可引起本病患者肝功能衰竭。
怀孕对癫痫发作有影响吗
癫痫妇女在怀孕时,癫痫发作频率不会改变者占半数,发作减少者25%,而25%则会有发作增加的现象。癫痫病人怀孕后,发作频率增加,原因有三:其一,妇女怀孕后常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总害怕该病会遗传给下一代,由于孕妇往往有妊娠反应、精神不振、偏食、营养不良等,再遇事不顺心即可诱发痫症。其二,怀孕后怕所服药物的毒损害自己及胎儿,部分患者自作主张改变服药的剂量、时间和种类,甚至停药,以致疾病复发或发作加剧。其三,妇女怀孕后液体潴留,药物在肝内代谢加快,胎儿组织和胎盘容量增加,导致抗癫痫药物血清浓度降低。具体发作次数与发作严重程度增加与否,与怀孕前癫痫控制的程度密切相关。为此妊娠期间必须继续服用抗痫药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间抗痫药一定要按医生的规定服用。
患者孕前可到有关的癫痫专科进行咨询,了解相关的知识,调整抗癫痫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首先,孕妇应该认识到,妊娠中的癫痫发作是可以控制的,癫痫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但癫痫发作次数的增加对母婴影响更大,因此抗癫痫药物绝对不能随便减量或停用。除少数在计划怀孕前发作已停止多年、辅助检查已没有异常的患者,可在受孕前逐渐减少或停用抗癫痫药物外,大多数患者在受孕前和妊娠期应继续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因为妊娠期的发作,特别是强直-阵挛发作,有可能造成母体外伤,导致流产或其他对胎儿的损伤。其次,应依据患者的发作类型,选择控制发作效果好的药物,好使用单药低剂量有效治疗,以控制发作,减少胎儿畸形率。在医生的监护下⻓期坚持服药,绝对不能随便更改方案。在生育前一个月,抗癫痫药物的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以使孕妇生育时癫痫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的可能性减少。此外,妊娠期患者还应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叶酸,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尽量避免服用其他的药物,禁止饮酒和吸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对癫痫的控制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