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中癫痫性脑电持续的状态
睡眠中癫痫性脑电持续的状态(electricalstatusepilepticusduringsleep,ESES)是指睡眠诱发的接近持续棘慢波发放的一种特殊脑电现象,可出现在一系列以癫痫发作、ESES和认知损伤为共同特征的儿童癫痫综合征中,包括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CSWS)、获得性失语综合征、儿童良性癫痫伴有中央颞区棘波及其变异型。
在ESES的产生机制中包括遗传学病因,一些相关的基因陆续被发现:如GRIN2A、拷贝数变异等。ESES相关综合征的治疗必须同时兼顾癫痫发作和ESES,应同时兼顾癫痫发作和ESES,应积极选择合理的抗癫痫药或其他治疗方案如激素等,从而大限度地减少癫痫发作、保护认知功能。
ESES是脑电波的一种特殊的发作剂期放电现象,是指由睡眠诱发的接近持续双侧(偶见一侧)的棘慢波发放,通常用慢波与睡眠期棘慢波指数表示放电数量。
注重癫痫治疗的流程和管理
癫痫的治疗流程和步骤是影响癫痫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治疗流程和步骤又因人而异,为每位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及流程,是癫痫治疗的难点。
一、决定何时开始治疗
治疗之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风险获益,并结合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刺激因素,存在至少两次癫痫发作(发作间期大于24小时)就需要开始治疗;如果是一次发作,但复发风险很高时也需要治疗。
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选择可以控制癫痫且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必须考虑年龄、性别、患者癫痫的类型、不良反应、并发症、禁忌证、治疗方式、价格、患者对癫痫复发和不良反应的态度等因素。
三、当癫痫未控制时需要修正治疗方案
1、排除治疗不依从的患者;
2、重新评估诊断正确与否以及癫痫分类;
3、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可能需要早期联合治疗,在联合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4、考虑手术治疗;
5、评估合并症并干预、平衡患者治疗获益和风险、避免过度治疗。
四、治疗期间患者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充分了解患者发作特征,如发作的诱因、场所、发作时间、发作先兆、持续时间等;
2、观察发作时的症状;
3、观察发作后的表现。只有把详细情况介绍给医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
(二)服药护理
1、要督促患者按时按量、准确无误服药,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
2、不可随便更换药物和剂量,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药物以及更换药物的品种,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应坚持服药,癫痫完全控制后才可逐渐减量停药,切忌短期或突然停药。
(三)生活护理
1、不饮酒,包括白酒、黄酒、啤酒、家制米酒、家制甜酒、葡萄酒、洋酒等各种类型的酒都不要饮用;
2、睡眠充足,不要疲劳;
3、生活规律,不大喜大悲,不暴饮暴食;
4、食物要清淡,少食或不食有刺激性的食物或饮料。
五、管理无癫痫发作的患者
在癫痫发作停止2年后可考虑逐步停止治疗,但需要小心。应该考虑到继续治疗的不良反应、癫痫复发的预测因素、开车问题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问题,并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脑海绵状血管瘤与癫痫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颅内出血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等。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癫痫与海绵状血管瘤之间的关系被日益重视。有人统计,在局部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约4%的癫痫发作系海绵状血管瘤所致。但是,对于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的癫痫,选择单纯药物控制还是手术治疗尚存在一定争议。发病部位约3/4位于幕上,大多于皮层下区,亦有病变在基底节区、脑桥等部位的病例。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癫痫、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此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幕上的病变以癫痫发作、出血多见;幕下的病变常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等,而癫痫发作少见。文献报道,癫痫的发病率在34%~70%之间。癫痫发作多呈局限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一般认为海绵状血管瘤所致癫痫的机制与病灶局部电生理改变、神经递质的改变(兴奋性氨基酸增高)、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胶质增生有关。对于海绵状血管瘤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治疗,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单纯以癫痫症状出现的病人,潜在出血的风险很少,在药物对癫痫控制很好的情况下,不须手术治疗,除非存在药物控制癫痫差的情况下或合并出血或再出血,MRI上呈渐进性生长要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