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癫痫会遗传吗
大多数情况下继发性癫痫并不会出现遗传的现象,并不是属于遗传性的疾病,但在临床上有少部分的病例有遗传的倾向。有的父、母亲没有癫痫,子女就出现癫痫了,这也是一种遗传,就是基因突变,这个基因在父、母亲遗传下来,但是没有表现症状,但是孩子可能就突变了。癫痫这个病的遗传性很大。
继发性癫痫都饮食禁忌有哪些
癫痫饮食原则上与常人无别,尽可能做到食品多样化,多吃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瘦肉、鸡蛋、鱼、等,尤其应多食用豆类、新鲜蔬菜、水果、乳制品,这些含高蛋白质和含磷脂丰富的食品,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发作次数少吃一些膏粱肥厚的食品,鹅肉、羊肉更应少吃。首先不能喝酒,不能抽烟。癫痫患者一定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继发性癫痫用什么药好
治疗继发性癫痫,常用的药物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也可应用苯妥英钠。平时要注意不能剧烈运动的,生活注意规律的,避免身体过度劳累的,而且注意保持好情绪,要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一下的。有许多治疗癫痫的药物,如丙酸钠、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
病毒性脑炎伴发癫痫
1、病毒性脑炎伴发癫痫的分类如何?
病毒性脑炎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都可出现癫痫发作,分别称为急性症状性发作(癫痫发作出现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癫痫发作出现在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
2、病毒性脑炎伴发癫痫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在病毒性脑炎的急性期,皮质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脑水肿、病原体的毒素和代谢产物的积聚,均能通过相关机制影响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而成为致痫的原因;脑细胞的坏死、炎症细胞的浸润等病理变化能影响神经细胞的通透性和正常功能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引起癫痫发作。
在感染急性期过后,病变部位留下癫痫灶,癫痫灶可见神经元坏死、缺失、结构紊乱,畸状增生,血供障碍,生化代谢障碍,γ-氨基丁酸合成减少,细胞膜质子泵失调,钾外流,钙内流等表现。持续去极化导致异常放电,引起继发性癫痫。
3、病毒性脑炎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伴发癫痫的发作形式主要有全面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等,其中以全面性发作为常见,约占各种发作的一半以上。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患者,常见的发作形式为继发性强直阵挛发作,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和单纯性发作,以颞叶癫痫为多见。
4、病毒性脑炎伴发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的应用:
关于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伴发癫痫发作的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癫痫药物目前意见仍不一致,国内外也缺少相关的治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癫痫常为难治性癫痫,在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晚期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外伤后癫痫是指颅脑损伤后出现的癫痫,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和晚期癫痫两种。早期癫痫是指在颅脑损伤后2周内出现的癫痫,其发病原因与颅内血肿、颅骨凹陷性骨折、脑挫裂伤、脑水肿、颅脑手术后再发出血或颅内感染等有关,在度过上述情况后,癫痫发作可以消失,因此早期癫痫并不考虑手术治疗。晚期癫痫是指首次发作发生在外伤2周之后出现的癫痫。外伤后早期癫痫虽然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其提示有晚期癫痫发生的可能性。晚期外伤后癫痫的原因常与脑膜脑瘢痕、脑内囊肿、脑穿通畸形、脑脓肿、异物和骨折片等有关,以脑膜脑瘢痕及脑内囊肿为常见。目前认为晚期癫痫在正规服用药物后,大约40-50%患者有癫痫的可能。因此并不是外伤后晚期癫痫就一定需要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外伤后晚期癫痫手术指证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外伤后晚期癫痫诊断明确,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2年无明显效果。
2、临床,影像学,脑电图,PET-CT、颅内电极植入等检查能明确致痫区。如果患者正规服药后控制尚可,但发作为致残性发作,影响生命,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致痫灶的定位:术前致痫区的定位相当重要,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患者应该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影像学MRI应有相应的外伤后软化灶,囊肿等表现。如仅有外伤史,而影像学无改变,也不能轻易诊断为外伤后癫痫。多数患者VEEG表现与病灶相关,这样的致痫区定位相对简单症状。如VEEG表现为一侧弥漫性或者双侧放电,可以补充PET-CT,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多数可以确定致痫区。如确定致痫区位于功能区或者附近,应行颅内电极植入进一步明确致痫区及其与功能区关系。目前认为病灶本身不放电,致痫区多在病灶周围1-2cm,因此手术切除病灶及其周边的致痫区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