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性癫痫的危害
睡眠性癫痫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它对于自身的大脑发育和神经细胞都会有较大的危害,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异常,行为异常等一些表现,甚至是面部痴呆等情况,所以说癫痫疾病一定要尽早控制,要减少发作,平时要保持情绪平稳。睡眠型癫痫不治疗会反复发作性,因为睡眠型癫痫是脑部神经放电异常导致的疾病,所以在睡眠型癫痫发作的过程中势必会对患者的脑部发育造成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损伤。睡眠性癫痫常发生在睡眠时期。
睡眠性癫痫一般多长时间发作一次?
睡眠型癫痫属于临床上癫痫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表现是发作性的伴有精神不振或行为异常,表现为可以在睡眠中突然睁眼、惊醒,并有惊恐的表现,多伴有肌张力障碍或其它运动障碍,少数患者会有睡眠相关性的攻击行为。如果说从发病严重程度来讲,轻的近表现为神志障碍,如患者突然中断活动,或手中拿物忽然跌落,或身体的某部突然发作抽动,后两目上视等等。睡眠羊癫风就是指睡眠过程中发作的羊癫风。
小儿睡眠性癫痫的起因
研究显示与离子通道、突触发生与修剪、神经元迁移和分化、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膜受体及转运体的结构与功能相关基因的突变,均可导致癫痫的发生。目前已经查明原因,原发性的都是因为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导致的离子通道改变而出现癫痫发作,原发性的癫痫里面3/4的患者是属于良性的癫痫,治疗到12-17岁以后可以。儿童睡眠性癫痫通常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问题的。
阿尔茨海默病与癫痫有什么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加,阿尔茨海默(A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有证据表明,AD和癫痫之间存在较密切关系,AD患者的癫痫发病率是1.5%-64%,是同龄健康人的6-10倍,其中早发性AD患者更易发展为癫痫。AD的严重程度是另一个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据报道,轻度AD患者中癫痫的发生率为1.5%-16%,而中晚期痴呆的患者发生率95%-64%。其他AD患者伴发糖尿病、高血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等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1、高水平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可引起癫痫样放电2、神经元的凋亡影响GABA抑制和兴奋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癫痫发作,神经元的缺失、海马萎缩和癫痫的关系在海马硬化中得到描述,海马CA1区和菌丝层、刃崞げ阊现氐纳窬笔Ш蜕窬褐氏赴錾胪淮ブ亟ㄒ椎贾癫痫的发生。3、遗传因素: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中,早老素-1(PS1)、早老素-2(PS2)以及其他的基因突变与癫痫发作有关。4、载脂蛋白E4:ApoE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正常人以E3为主,AD患者中E4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目前认为其携带者有更高的癫痫发病率。5、炎症因子可能是AD患者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主要是指抗癫痫药物的(AED)的选择,选药时需要考虑是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因此在没有较大差异时,新型非酶诱导AED应作为首选。其次应注意要阻止认知损害的进一步发生,同时要注意一些痴呆的治疗药物可能加重癫痫的发生。
癫痫能不能接种疫苗
很多家长咨询癫痫患儿能不能接种疫苗?这个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因为国内多种疫苗说明书均提示:癫痫患儿禁忌。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任何指南能简单的回答说可以还是不可以。在2013年新版英格兰公共卫生组织颁布的感染性疾病免疫接种绿皮书(Immunisationagainstinfectiousdisease,theGreenBook)中提到,癫痫本身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癫痫患者接种疫苗后发生神经系统偶有发生,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接种有效保证了绝大多数儿童的健康,因此不应当拒绝让儿童接受可能救命的疫苗。有些疫苗接种后会导致体温升高,常见的有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白百破疫苗,当患儿有癫痫、热性惊厥、癫痫家族史,疫苗接种后可能诱发癫痫或加重癫痫发作,但长期随访没有显著的,因此仍然建议正常接种。但对于接种前尚未发病的某些先天缺陷病患儿,疫苗接种则可能诱发发病,出现难以预料的意外,甚至猝死。有机酸尿症、线粒体病、脂肪酸代谢障碍、尿素循环障碍在发热、疲劳、药物、饥饿、疾病等应激状态下都可以急性起病。这些疾病通常起因于基因或本身的缺陷,也就是即便不接种疫苗,下次碰到发热、饥饿或外伤迟早会发病。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医生可能会诊断为“脑膜炎”;而家长就会错误理解为“打疫苗把孩子打傻了、打死了”。目前我们中心的意见是:癫痫发作稀少,或癫痫完全控制时间在1年内,将利弊向交代家属,建议接种,如果家长恐惧接种诱发癫痫发作,可以等到癫痫完全控制1年后正常接种;小于1岁的患儿,如果癫痫发作未控制,建议推迟到病情稳定后再接种;7岁以上的小儿癫痫患者若癫痫未能控制,不应再补种百日咳疫苗;癫痫患儿在次接种后3天内出现抽搐,就不应再进行加强接种;若次接种后7天内出现脑病表现,也不应再进行第二次接种;患儿癫痫发作频繁或有原因不明的逐渐进展的脑病时,建议暂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