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严重的连带颈部。间断发作,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
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面肌痉挛的病因
1.神经源性:
A:血管压迫学说:人脸上的神经、血管错综复杂,它们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工作方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原因,有些人的血管发生了硬化,或者生长异常,侵犯刺激到面神经,这样的血管称作“肇事血管”。肇事血管触碰到面神经甚至横跨在面神经上时,血管不停搏动,面神经也跟着不断受到刺激。
B:颅内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等压迫面神经。
C:面神经本身病变,如冷热刺激,病毒感染导致的面神经功能紊乱。
D:颈椎病变,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曲,寰枢关节病变等可引起颈神经功能失调,因颈神经与颅内神经存在交联,故可能对面神经造成影响,进而诱发面肌痉挛。
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出现时,交感神经功能功能紊乱进而对面神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