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胰岛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损伤引起的。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
诱发糖尿病有两个因素:
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异质性。糖尿病有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其中DQ位点多态性与HLA抗原基因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发现了胰岛基因、胰岛受体基因、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多种明显的基因突变。
2.2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饮食过多和体力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1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异常,在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一些病毒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
糖尿病临床表现:
1.多喝、多尿、多吃、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劳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肥胖常发生在2型糖尿病发病前。如果不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减轻。
那么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有非常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的人可以诊断出一个异常的血糖值。无症状的人需要两个异常的血糖值来诊断糖尿病。可疑的人需要做糖耐量测试。
2.尿糖通常是阳性的。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160~尿糖呈阳性,180毫克/分升。当肾糖阈值升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也可能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呈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是糖和血红蛋白非酶反应的结合产物,反应不可逆转,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的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蛋白非酶促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前1次血液采集~平均血糖水平为3周。
6.胰岛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血清胰岛正常或增加,胰岛功能逐渐下降,胰岛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和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胰岛细胞抗体、胰岛自身抗体和脱羧酶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个重要指标。其中,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这对预测1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敏感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早期糖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