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单味药物和成方的研究主要从活血化瘀、祛痰降脂、扶正补虚等方法入手。
1、活血化瘀法中医将高凝血状态、血栓形成、血管壁损伤、脂斑形成、肿块刺痛、舌质紫色等视为血瘀证。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各种活血化瘀药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能祛瘀止血,消肿止痛。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降低内皮素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的活性水平,拮抗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壁,扩张血管。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等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药。水蛭、蜈蚣等有破血作用的昆虫药物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鸡血藤、无药、大黄、虎杖、姜黄、地龙、桃仁、红花、三七、水蛭、丹参、郁金等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
2、祛痰降脂法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中医将高脂血症归类为痰浊证。因此,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渗湿等方法。常用药物,如昆布,咸、冷、肝、胃、肾经络。功能软、散结、痰、水。实验结果表明,昆布醇提取物可以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血过氧化物含量,有利于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祛痰祛瘀汤由化痰药、祛瘀药组成,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提高HDL-C含量,对降低血脂有很好的作用。
3、扶正补虚法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虚证的证据,因此弥补其不足非常重要。人到中老年,脾胃功能逐渐下降,脾缺乏运输清除失职,水谷精细运输异常化为痰浊度,阻塞血液,形成高脂血症。肾气逐渐下降,肾生化促进疲劳,血流失畅通,血瘀停滞在脉道和硬化中。纠正和补充缺乏的方法是针对脏器缺乏缺乏的证据,主要采用补充气和血、脾和气、滋养肝肾的方剂。中药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淫羊藿、当归、何首乌、黄芪、参、白术、桑寄生、牛膝、杜仲、沙棘、刺梨、绞股蓝、灵芝、蜂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