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很多人在患病后几周内皮疹愈合,症状缓解。但也有不少人即使皮肤表面已经恢复,疼痛感仍迟迟不退,甚至变得更强,这种情况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张国芳主任指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痊愈后仍持续存在的、或延迟出现的神经性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可能呈现为刺痛、灼痛、电击样痛,或者皮肤触碰即疼、风吹都不舒服。通常发生在皮疹原发部位,如胸背部、腰部、面部等区域。
这种神经痛的原因主要是病毒在急性期侵袭神经,引起神经纤维的损伤或异常放电。即使皮肤已经恢复,神经系统的修复却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可能留下长期敏感状态。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留下神经痛?
张国芳主任解释,年龄是重要因素。50岁以上人群、免疫力低下者、急性疱疹发作时疼痛强烈的人,更容易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此外,如果急性期未及时重视或处理不当,也会加重神经损伤的风险。患处如果在三叉神经区域(如眼周、额头、脸颊等),神经痛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
常见表现有哪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会有以下几类:
疼痛持续超过皮疹愈合时间(通常超过1个月);
疼痛类型多样:烧灼感、针刺感、电击感、麻木或异物感;
对轻触特别敏感,如衣服摩擦、风吹即痛;
夜间疼痛加剧,影响睡眠;
疼痛区域与带状疱疹皮疹部位一致。
部分患者会因长期疼痛而出现焦虑、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次生反应,进一步干扰生活和工作。
如何早期识别和科学应对?
虽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不会危及生命,但其长期存在的疼痛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张国芳主任建议,如果在皮疹恢复后,疼痛仍持续一周以上,或触碰、冷热刺激等引起强烈不适,应及时就诊评估神经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和疼痛体验差异较大,科学评估病因及分型是下一步干预的基础。
上海瑞椿医院面神经科简介
上海瑞椿医院面神经科长期聚焦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梅杰综合征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功能性神经疾病。张国芳主任从事相关疾病研究多年,重视面部神经病变与慢性疼痛的关系,强调早识别、早评估对于后续干预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醒:
带状疱疹不只是“皮肤病”,它背后的神经影响往往更值得重视。如果皮疹消退后仍有明显不适,尤其是疼痛持续影响生活,应尽早关注。科学管理神经痛,从识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