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坏死精准阶梯化治疗临床新进展研讨会在沈阳保髋医院成功召开
近年来,随着骨科诊疗领域的科学化、精准化发展,股骨头坏死这一骨科顽疾,在治疗理念与技术上正经历着创新性变革。在此背景下,2025年7月,由中华股骨头坏死医师联盟主办、沈阳保髋医院承办的股骨头坏死精准阶梯化治疗临床新进展研讨会,在沈阳保髋医院顺利开展并圆满落幕。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国内骨科领域的专家。来自北京航空总院、首都友好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骨科教授博士等齐聚沈阳,围绕股骨头坏死的诊疗发展展开了一场深度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核心议题紧密围绕股骨头坏死阶梯化治疗展开,旨在共同深入探索推动股骨头坏死诊疗模式向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路径。通过凝聚众专家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为股骨头坏死治疗领域注入新动能,助力该疾病的治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学术盛宴:多维视角探讨股骨头坏死精准诊疗
在专题报告环节,各位专家的分享可谓干货满满,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其中股骨头坏死精准保髋治疗是本次研讨会的焦点话题。
北京航空总院岳聚安教授在报告中强调:精准化保髋治疗的核心在于‘个体化’,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我们必须要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评估,准确把握患者具体病情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的治疗方案。
基于以上要点,岳聚安教授还指出了,保髋治疗必须要解决三大核心问题,血运问题、炎症问题、骨质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保髋不置换。
首都友好医院程立明博士则从病理机制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分型。他指出:不同分期分型的股骨头坏死,其病理基础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明确了这些差异,才能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手段,提高保髋治疗的精准度。
程立明博士还特别肯定了沈阳保髋医院在股骨头坏死保髋“分期分型精准诊疗系统”,避免了过度医疗,真正践行了“极小损伤、极大获益”。
北京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教授的报告则为病情发展到塌陷期的患者们指明了治疗方向。他表示:塌陷的股骨头也有保髋的希望,只要抓住塌陷后的保髋机会,通常是塌陷后的半年至一年内,此时髋关节整体稳定性、以及股骨头局部稳定性仍被保留,通过保髋干预阻止塌陷,可以实现保髋。
何海军教授还指出了塌陷后的股骨头保髋重点: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并肯定了沈阳保髋医院在治疗塌陷上有很多行知有效的技术。
作为承办方,沈阳保髋医院李科院长和李振莹主任分别分享了专科医院在精准保髋治疗方面的经验。
李科院长强调:保髋成功的首步就是精准分期分型。他进一步指出,传统分期方式在精准保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建立更全面的精准分期分型体系,综合考量血运问题、炎症情况、骨质问题、坏死位置与面积等等,医生才能精准判断,定制出适合保髋方案。
他还介绍了医院引入了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与数字化诊疗技术,实现了对患者病情的精准把控,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振莹主任说明了专科保髋医院在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保髋治疗上的重点。如1-2期早期,重点在于恢复根源血运、阻断炎性反应。3期到3期中晚期,治疗重点在于防治塌陷。4期晚期侧重修复受损骨质,延长关节使用寿命。
除次以外,股骨头坏死的精准置换也在本次研讨会中被提及。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常红星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重点、难点。他强调:假体截骨的精准度与假体安放的精准度等,都与后续假体的使用寿命与术后并发症等息息相关,只有确保假体位置、角度达到极佳状态,才能提高假体使用寿命,让患者用着更自在。
常红星教授还对沈阳保髋医院引入的mako机器人这一举措也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医院在股骨头坏死精准化治疗道路上一次重要技术升级。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国内骨科专家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股骨头坏死诊疗领域的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通过专家们的深入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明确了股骨头坏死精准阶梯化治疗的发展方向,对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股骨头坏死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