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的治疗尤其是重型斑秃有两大难点:一是治疗困难,二是复发的治疗和巩固更困难。通过长期临床研究,刘爱民认为儿童患者发病原因主要与先天禀赋和脾胃有关,成人患者多与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增大有关。斑秃属中医“油风”(又名鬼剃头、油风毒等)范畴,刘爱民将斑秃患者进行以下分型:
1.血热风燥证。身体蕴热或过食辛热炙烤之味,或情志抑郁化火,血分热盛生风化燥,毛根得不到阴血滋养,头发突然脱落。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头发突然成片脱落,伴脱发区头皮淡红而痒、心烦急躁、舌质红、苔薄,治疗上以凉血熄风、养阴护发为主,方药用凉血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
2.肝郁血瘀证。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长期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气郁畅,血瘀毛窍,发根失养,故而迅即出现片状脱发,多见于青壮年和中年人。斑片状脱发病情发展较快,严重时会出现眉毛、腋毛和阴毛等脱落。发病前患者常工作学习压力大,或有精神抑郁史,伴有头皮疼痛、心情紧张、少寐多梦、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苔薄等症状,治疗上以疏肝活血、养血生发为主,方药用逍遥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3.血虚风燥证。《外科正宗》载:“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说明头皮空虚,外风乘虚而入,使之发根空松,失其濡养,出现斑块状脱发。多见于病后或产后脱发,渐进性加重,范围由小到大,严重时会出现眉毛等脱落,伴有神疲乏力、面黄少华、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等,治疗上以补益气血、固发生发为主,方药用神应养真丹加减。
4.脾虚失运证。脾虚则易食积,形成虚实夹杂之候,较终导致血弱无以养发而发生斑秃。此证多为幼儿或儿童,表现为形体瘦弱、面黄无华、吃得少或易食积、面生淡白斑、大便时干时溏、舌淡红、苔厚腻或浊,治疗上以健脾运脾为主,方药用异功散合保和丸加减。
5.肝肾不足证。肝主疏泄与藏血,肝气不足,血液无以运化,则不足以滋养头发。肾藏精,精虚不能化生阴血,血不养发,肌腠失润,发无生长之源,毛根空虚而发落成片。患者多在40岁以上或久病后,脱发常呈大片状,严重时发展为全秃或普秃,或有脱发家族史。多伴头昏、失眠、耳鸣、目眩、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等症状,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填精生发为主,方药用七宝美髯丹加减。偏阳虚者加巴戟天、桂枝;偏阴虚者加知母、旱莲草;兼有气虚者加黄芪;血瘀者加侧柏叶、丹参等;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酸枣仁等。
儿童斑秃近年很常见,病因可能与遗传相关。除脱发外,不少患儿伴有脾胃虚弱或食积,形瘦面黄,治疗应从脾胃入手。用药以消导运化为主,健脾补脾为辅,单纯补肾多无效验。还有一些复发性斑秃患者,表现有两种:治。愈后再次复发或多次复发;长期治疗,但脱发区此起彼伏,难以完全治。愈,儿童、成人都有。治疗关键是治。愈后巩固,儿童注重补脾补肾,成人注重疏肝补肾。气虚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黄芪。综合治疗对斑秃具有增效作用,中药治疗时,可以辅以梅花针扣刺、光子生发仪照射或TDP照射脱发区,加上中药穴位注射,1周1次。
激素不要轻易使用。对于首发的重型斑秃尤其是全秃、普秃患者,当病情发展很快时,可考虑使用小剂量皮质激素口服或局部注射,可取得较快疗效,但停用激素后容易复发。对于复发性斑秃不建议使用激素,使用也效果不佳。一旦罹患斑秃,要去正规医院治疗,盲目用药或相信民间偏方,无疗效,还会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