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精神治疗专科医院在哪|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是什么样

沈阳沈医精神心理医院

凌晨三点,有人对着空白的文档敲下100次删除键,键盘声与心跳共振;正午的商场里,有人攥着信用卡在奢侈品柜台前徘徊,购物袋里装着未拆封的战利品;深夜的急诊室,有人蜷缩在角落,手腕上的纱布渗出暗红血迹……这些看似割裂的场景,可能指向同一种精神困境——双相情感障碍。

一、情绪的“过山车”:躁狂与抑郁的双重奏

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情绪在两极间剧烈摆动。躁狂发作时,患者会陷入“超能力”幻觉:连续三天只睡两小时仍精力充沛,思维如脱缰野马般跳跃,从量子物理瞬间切换到明星八卦;购物欲膨胀到刷爆信用卡,在直播间疯狂打赏主播;自负感突破天际,坚信自己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而抑郁发作时,又会被绝望的潮水淹没:曾经热爱的绘画工具在角落积灰,连续两周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对朋友的关心报以机械的“嗯”,甚至在日记本上反复描摹“活着没意思”的字样。

这种情绪转换可能毫无预兆。有患者描述:“前一天还在KTV嘶吼《死了都要爱》,第二天突然连起床刷牙的力气都没有。”更危险的是混合发作状态——患者可能一边在朋友圈发“人生无意义”的小作文,一边疯狂网购准备“告别旅行”的装备,这种能量与绝望的并存,让自杀风险成倍增加。

二、认知的“迷雾”:在自我否定与夸大间迷失

双相情感障碍会扭曲患者的认知滤镜。躁狂期,大脑的“风险评估系统”全面瘫痪:有人辞去稳定工作投身虚拟货币,有人坚信某明星对自己暗送秋波,甚至出现“我能用意念控制天气”的妄想。而抑郁期,负面思维会形成闭环:一次工作失误被解读为“能力崩塌”,朋友未及时回复消息被定义为“所有人都讨厌我”。有患者自嘲:“我的大脑就像被安装了情绪放大镜,快乐时觉得能征服宇宙,痛苦时连呼吸都是罪过。”

这种认知扭曲会形成恶性循环。躁狂期的冲动决策(如闪婚、辞职创业)可能引发后续挫折,而抑郁期的社交回避又会加剧孤独感。有研究显示,双相患者平均需要10年才能确诊,期间常被贴上“性格极端”“作”等标签,进一步延误治疗。

三、行为的“失控”:在冲动与退缩间挣扎

情绪波动会外化为极端行为模式。躁狂期常见“三多”症状:话多(语速快到旁人插不上话)、活动多(同时报名五个兴趣班)、消费多(为“投资自己”购买昂贵课程)。而抑郁期则呈现“三无”状态:无动力(连吃饭都要靠意志力)、无兴趣(曾经痴迷的游戏变得索然无味)、无价值感(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

这些行为背后是神经递质的失衡。躁狂期多巴胺过度分泌,让患者像上了发条的玩具;抑郁期血清素水平骤降,又使其陷入“情绪沼泽”。有患者形容:“我的身体里住着两个灵魂,一个在云端跳舞,一个在地狱沉沦。”

四、隐藏的“定时炸弹”:高复发率与共病风险

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高达90%,每次发作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更棘手的是共病现象——约60%患者合并焦虑症,出现心悸、手抖等躯体症状;部分人伴随物质滥用,用酒精麻痹情绪波动;还有患者同时患有注意缺陷障碍,难以维持长期治疗。

治疗需要“药物+心理+社会支持”的三维攻防。心境稳定剂如锂盐能平复情绪海啸,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情绪触发点”,而家庭治疗则能修复因疾病撕裂的亲子关系。有患者通过写情绪日记实现自我觉察:“记录下躁狂期买的无用之物,下次发作时就能提醒自己‘这是病,不是真实需求’。”

五、破局之道:在理解中寻找希望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天才病”的浪漫化标签,也不是“性格缺陷”的道德审判。它像一场持续终生的情绪流感,需要科学管理而非消灭。对于患者而言,建立稳定的作息规律、培养情绪预警信号、加入病友互助社群,都是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社会需要撕掉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标签。当有人坦言“我今天情绪在躁狂边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或过度同情,只需像对待感冒患者那样说:“需要我陪你去医院吗?”这种平常心,或许才是对抗疾病有力的武器。

在情绪的两极间,每个双相患者都是勇敢的探险家。他们用半生时间学习与波动共处,在崩溃与重建中淬炼出独特的生命韧性。正如一位患者所说:“我的大脑里住着彩虹和暴风雨,但我知道,乌云终会散去,阳光总会再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心理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药物、心理及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各类难治性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心理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药物、心理及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各类难治性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治疗焦虑抑郁、心境障碍、情感障碍、强迫、行为矫正、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问题、婚恋情感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