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哪些精神治疗医院较好|自残自伤该怎样控制

沈阳沈医精神心理医院

“用刀片划过皮肤的瞬间,心里反而轻松了”“看着血珠冒出来,才觉得自己还活着”——这些令人心碎的独白,是许多自残自伤者的真实心理。自残自伤并非“博眼球”或“矫情”,而是一种用身体疼痛缓解心理痛苦的极端方式。据研究,约14%-24%的青少年和5%-10%的成年人曾有过自残行为,其中80%与情绪调节障碍相关。本文将结合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为你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控制方法,并强调:你不需要用伤害自己来证明存在,有更温柔的方式疗愈你。

一、自残自伤的底层逻辑:疼痛为何成了“解药”?

自残行为的核心是用身体疼痛替代心理痛苦,其机制包括:

生理快感:自残会触发内源性阿片肽(人体天然止痛剂)的释放,产生短暂的麻木或放松感,类似“情绪止痛药”;

控制感重建:当情绪崩溃时,自残者常感到“生活失控”,而通过控制身体疼痛的强度,能暂时找回对自我的掌控;

情感表达障碍:部分人因长期压抑情绪,无法用语言或哭泣宣泄,转而通过自残“外化”痛苦;

自我惩罚:自责感强烈的人,可能将自残视为“惩罚自己不够好”的方式。

关键认知:自残是“饮鸩止渴”——它可能带来瞬间的缓解,但会强化“疼痛=解决问题”的错误关联,导致行为频率逐渐升高。

二、紧急干预:当冲动袭来时,如何“按下暂停键”?

自残行为通常伴随强烈的冲动,但冲动是短暂的(平均持续13分钟)。学会“延迟反应”能大幅降低伤害风险:

物理隔离法:

立即离开持有利器的环境(如房间、厨房);

将尖锐物品交给信任的人保管,或锁进抽屉;

用冰袋敷手腕/手臂(低温刺激能快速降低冲动强度)。

感官替代法:

触觉:捏橡皮泥、抱毛绒玩具、用温水泡手;

味觉:咀嚼薄荷糖、喝冰水、吃酸味水果;

听觉:听高频率音乐(如古典钢琴曲)、白噪音(雨声、海浪声)。

紧急对话法:

对自己说:“这种痛苦是暂时的,我可以撑过去”“伤害自己不会让问题消失,只会让爱我的人更难过”;

联系亲友或心理援助(如北京心理援助:010-82951332),通过倾诉分散注意力。

案例:一位自残者分享:“当我用红笔在手臂上画‘伤口’代替真划时,发现那种‘疼痛感’其实能被替代。”

三、长期控制:从“替代行为”到“情绪修复”的3步策略

第|一步:建立“安全工具箱”

列出10项能在冲动时快速执行的无害行为,例如:

撕废纸、捏减压玩具、涂鸦;

剧烈运动(跳绳、跑步)释放内啡肽;

写情绪日记,用文字描述“我现在的感受是______,因为______”。

第二步:修复情绪调节系统

自残者常存在“情绪粒度”不足(难以准确识别情绪)。通过以下练习提升情绪觉察力:

情绪标签化:用具体描述情绪(如“我现在是焦虑+羞耻,而不是单纯的‘难受’”);

身体扫描:闭眼感受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如胸口发紧、胃部抽搐),并针对性放松(深呼吸、热敷);

正念冥想:每天5分钟,专注呼吸或身体感觉,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抗拒。

第三步:重构认知模式

自残行为常伴随“全或无”的极端思维(如“我必须完美,否则就一无是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挑战这些信念:

证据检验:问自己:“这个想法有事实依据吗?”“如果朋友处于同样情况,我会这样评价他吗?”;

成本-收益分析:列出自残的短期好处(如缓解痛苦)和长期代价(如疤痕、人际信任破裂);

替代信念练习:将“我必须惩罚自己”改为“我值得被温柔对待”。

四、何时必须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自残行为伴随以下情况,请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每周自残超过2次,或伤口需要医疗处理;

有自杀计划或频繁出现“活着没意思”的念头;

无法独立执行上述自我控制方法,或尝试后无效。

专业治疗方向:

辩证行为疗法(DBT):专门针对自伤行为,通过情绪调节、痛苦耐受等技能训练减少伤害;

药物治疗:若自残与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抗抑郁药或情绪稳定剂可能有效;

艺术/动物辅助治疗:通过绘画、音乐或与宠物互动,提供非语言的情绪表达渠道。

五、致自残者: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控制自残是一场“与自我的温柔战争”,它需要耐心、练习和包容。请记住:

允许自己“不完美”:复发行为不代表失败,而是学习新技能的必经之路;

寻找你的“安全锚”:可以是一个人、一首歌或一个地方,在崩溃时带你回到安全区;

你值得被爱:那些藏在伤疤下的痛苦,值得被更温柔的方式对待。

结语:疼痛不是你的语言,爱才是

自残自伤是心灵在黑暗中发出的求救信号,而回应信号的方式,不该是更深的伤害。从今天起,试着用上述方法替代疼痛,或向专业人士伸出双手——你不需要独自承受这一切。现实虽然不完美,但总有人愿意陪你一起修复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心理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药物、心理及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各类难治性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心理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药物、心理及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各类难治性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治疗焦虑抑郁、心境障碍、情感障碍、强迫、行为矫正、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问题、婚恋情感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