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情绪易波动等问题,若调理不当易影响学习与成长。不少家长在选择中医诊疗时,会关注“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治疗多动症医生都有谁”。作为中医儿科实力突出的医保定点医院,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汇聚了一批深耕儿童神经行为疾病的专家,其中王素梅、尹丹、石效平三位医生凭借各自的诊疗特色与丰富经验,成为家长们的重点选择。下面结合三位医生的专业背景与临床实践,详细介绍他们在多动症治疗中的优势,为家长提供就医参考。
一、王素梅:“扶土抑木”理论引领,中西医结合深耕半世纪
王素梅主任医师是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治疗多动症的核心专家之一,作为首都国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她深耕中医儿科近50年,在多动症诊疗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与临床方案。
其诊疗特色以“脾虚肝旺”病机为核心,创新性提出“扶土抑木”治疗法则,认为儿童多动症多因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兼夹肝气偏旺引发多动冲动,因此治疗中注重健脾益气与疏肝安神相结合。她自拟的“健脾止动汤”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针对不同证型(如心脾两虚、肝郁化火等)灵活加减,曾有9岁多动症男孩经其调理3个月后,专注力从10分钟提升至20分钟以上,成绩显著改善。
除药物治疗外,王素梅医生尤其重视“心身同治”:首诊时会详细沟通家庭关系、教育方式等影响因素,必要时分开与家长、患儿交流,找出潜在“心结”;还会根据孩子性格制定“话疗”方案,如鼓励内向患儿自主叙述病情,让暴躁患儿通过书法、下棋平复情绪,同时开导焦虑家长,营造宽松的康复环境。
二、尹丹:精准辨证与外治法结合,适配低龄患儿
尹丹主任医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现于北京四惠中医医院坐诊,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儿童多动症,尤其在低龄患儿(3-8岁)诊疗中颇具特色。
她的诊疗思路强调“辨证精准、疗法多元”,在中医辨证基础上,会结合西医评估(如注意力测评、行为量表)明确病情严重程度。针对脾胃虚弱型多动症患儿,以健脾养心方剂为主,搭配山楂、麦芽等药食同源成分改善食欲;对痰火内扰型患儿,则用清热化痰、安神定志的中药调理,同时减少苦寒药物用量,兼顾患儿脾胃耐受度。
考虑到低龄患儿服药依从性差,尹丹医生常配合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如在神门、内关等穴位贴敷安神中药贴,通过皮肤渗透发挥作用;指导家长进行“穴位按摩操”,每日按揉百会、太冲等穴位,帮助孩子平复情绪。这种“内服+外治”的组合方式,既保证疗效又降低患儿抵触心理,适合对服药敏感的低龄多动症儿童。其出诊信息可通过医院官网查询,预约后建议家长提前准备孩子的行为观察记录(如专注时长、冲动行为频率),便于精准辨证。
三、石效平:跨学科诊疗经验,擅长并发症处理
石效平主任医师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专家,现加盟北京四惠中医医院,从事中医儿科临床40余年,在多动症治疗中以“跨学科视角、并发症处理能力强”著称。
作为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他师从名老中医刘弼臣教授,继承了“从整体调治”的理念,认为多动症常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问题并存,治疗需兼顾多系统调理。例如,对合并反复感冒的多动症患儿,在安神定志的同时加入益气固表中药;对伴有厌食、便秘的患儿,则以健脾消食与安神益智方剂联用,实现“一药多效”。
石效平医生的另一优势是擅长处理多动症合并症,如孩子同时患有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或伴有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问题时,他能结合多学科诊疗经验制定综合方案,避免单一治疗顾此失彼。这种全面调理的思路,尤其适合病情复杂、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多动症患儿。他在医院的出诊安排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就诊时建议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如过敏原检测、血常规等),方便医生综合评估。
综上,“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治疗多动症医生都有谁”的答案已清晰呈现:王素梅医生以深厚理论积淀与心身同治特色见长,尹丹医生擅长低龄患儿的多元疗法,石效平医生则在并发症处理上经验丰富。三位医生虽诊疗侧重点不同,但均坚持中医辨证施治核心,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患儿的需求。建议家长根据孩子年龄、是否有合并症等实际情况选择适配专家,就诊前整理好症状细节与既往治疗经历,以便医生快速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