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肚子肌肉拉伤的疼可能由运动过度、姿势不当、肌肉疲劳、外力撞击、腹肌撕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冷敷、药物缓解、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腹部训练或重复进行卷腹动作,容易导致腹直肌或腹斜肌纤维微损伤。表现为局部压痛且咳嗽时疼痛加剧,通常无须用药,停止运动后72小时内采用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制动、冰敷患处、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搬重物时突然扭转身体或健身时核心肌群发力错误,可能引发腹外斜肌急性拉伤。疼痛多出现在侧腹部,伴随转身困难等症状。急性期可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炎症,配合腹式呼吸训练帮助肌肉放松。
长期缺乏锻炼后突然增加运动量,会使肌纤维弹性下降引发慢性劳损。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尤其在晨起时明显。建议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逐步进行平板支撑等低强度核心稳定性训练。
腹部直接受到钝器击打可能导致腹直肌鞘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伴皮下淤青。这种情况需排除内脏损伤,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可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消炎镇痛,严重血肿需穿刺抽吸处理。
妊娠或肥胖人群因腹白线过度拉伸可能发生腹直肌分离,表现为站立时腹部隆起伴牵拉痛。轻度可通过电刺激疗法结合收腹带改善,重度分离需进行腹壁成形术等外科修复。
肌肉拉伤后48小时内避免热敷、按摩或使用活血药物,防止加重出血肿胀。恢复期应保持蛋白质摄入帮助肌纤维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再生。逐步恢复运动时建议佩戴护具,从仰卧抬腿等低强度动作开始,每组动作间隔充分休息。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发热、腹部僵硬等异常症状,需及时排查疝气、阑尾炎等疾病可能。
2022-01-06
2022-01-06
2022-01-06
2022-01-06
2022-01-06
2022-01-06
2022-01-05
2022-01-05
2022-01-05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