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人群不吃豆制品的情况并不普遍,但部分健身者会控制豆制品摄入量,主要与蛋白质吸收效率、雌激素含量、胃肠耐受性等因素有关。
豆类蛋白属于植物性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蛋氨酸含量较低。健身人群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要求较高,动物性蛋白如乳清蛋白、鸡蛋蛋白的生物价更高,更有利于肌肉合成。部分严格增肌者可能优先选择动物蛋白,但豆制品与谷物搭配食用可提高蛋白质互补效果。
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虽然现有研究未证实正常食用量会影响男性激素水平,但部分健身者为规避潜在风险会减少摄入。实际上,适量豆制品对女性健身者的骨骼健康和激素平衡有一定益处。
豆制品中的低聚糖和膳食纤维可能引起腹胀、产气等不适。高强度训练期间消化功能减弱时,部分健身者会暂时避免豆类食品。通过选择发酵豆制品如纳豆、味噌,或延长浸泡烹饪时间可改善耐受性。
竞技运动员或备赛期的健身者需严格控制碳水和脂肪比例,传统豆制品如豆腐含水量高,单位重量提供的蛋白质不如肉类集中。但新型高蛋白豆制品如脱脂豆粉、组织蛋白可作为替代选择。
部分健身者受过时信息影响,认为豆制品会阻碍肌肉生长。实际上大豆蛋白搭配阻力训练同样能促进肌蛋白合成,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植物蛋白应占健身者每日蛋白质总量的三分之一。
健身人群完全无须排斥豆制品,建议根据训练阶段和个人体质调整摄入方式。力量训练后可选择豆浆搭配乳清蛋白粉,增肌期优先食用北豆腐、豆干等高蛋白品类,减脂期利用冻豆腐增加饱腹感。同时注意将每日大豆异黄酮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与钙剂同食影响矿物质吸收。对于素食健身者,豆制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优质蛋白来源,需通过多样化食材组合满足营养需求。
2017-09-29
2017-09-28
2017-09-26
2017-09-25
2017-09-25
2017-09-25
2017-09-25
2017-09-25
2017-09-20
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