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后,第二天起床时那酸爽的肌肉感觉,到底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心?这种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现象,确实让很多健身新手又爱又怕。其实答案没那么简单,关键要看酸痛的类型和程度。

1、急性肌肉酸痛
运动时就能感受到的灼热感,通常是因为乳酸堆积。这种酸痛会在停止运动后几小时内消失,不能作为训练效果的判断标准。
2、延迟性肌肉酸痛
运动后24-72小时出现的酸痛,专业术语叫DOMS。这是肌肉纤维轻微损伤后引发的炎症反应,确实可以视为肌肉正在适应的信号。
1、适度酸痛是积极信号
当肌肉承受超出习惯的负荷时,肌纤维会出现微损伤。修复过程中肌肉会变得更粗壮,这是增肌的基本原理。
2、但并非越痛越好
持续超过5天的剧烈疼痛,可能是过度训练或受伤的信号。研究发现,中等强度酸痛时肌肉蛋白合成率最高。
1、对称性疼痛
只有训练到的部位会酸痛,比如练腿后不会出现手臂疼痛。
2、可承受的痛感
不影响日常活动,按压时疼痛在1-3分(10分制)。
3、渐进性减轻
每次训练后酸痛持续时间应该逐渐缩短。
1、冷热交替疗法
48小时内冷敷,之后热敷。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2、低强度恢复运动
用30%最大心率的轻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3、补充优质蛋白
训练后30分钟内摄入20-30克蛋白质,帮助肌肉修复。
记住这个黄金法则:酸痛应该是健身的纪念品,而不是惩罚。如果疼痛影响睡眠或持续加重,就要考虑调整训练计划了。聪明的健身者懂得倾听身体的声音,在挑战与恢复间找到完美平衡。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