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减肥 > 运动减肥 > 正文

游泳时间过长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发布时间: 2024-10-06 07:3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游泳时间过长对身体的伤害一般有皮肤感染、尿路感染、肌肉拉伤、耳部感染、增加溺水风险等,每次游泳的时间建议在30分钟左右为宜。

1、皮肤感染:

如果皮肤长时间暴露在水中,可能会导致细菌进入到皮肤内部,容易增加感染的风险,会出现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的症状,不利于皮肤健康。

游泳时间过长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2、尿路感染:

水中还有可能会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长时间游泳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这些微生物会进入到尿道,容易诱发尿道黏膜肿胀、充血,引起尿频、尿急的症状。

3、肌肉拉伤:

如果长时间游泳会导致肩膀部位的肌肉以及肌腱组织处于紧张状态,可能会导致局部的肌肉出现拉伤,引起疼痛酸胀感。

4、耳部感染:

如果游泳的时间过长,会导致水进入到耳道部位,容易滋生细菌诱发感染,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

5、增加溺水风险:

游泳时间过长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如果游泳的时间过长,会消耗游泳者的体力,当身体的能量不足后,会增加溺水的风险。

游泳时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如果在游泳后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游泳时间过长反伤身 游泳多久比较合适
游泳时间过长反伤身 游泳多久比较合适
夏天炎热,我们很多朋友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能有效地燃烧人体脂肪,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但是,游泳时间过长,游泳方式不正确,反而会损害健康。因为水可以导热,所以在游泳的时候,用水释放热量。如果游泳时间不长,人体可以通过封闭毛孔、收缩血管等条件反射来维持体内的热量,维持人体组织的需要...[详细]
发布于 2021-10-19

最新推荐

健身吃什么补给肌肉长得快
健身吃什么补给肌肉长得快
健身增肌可适量补充乳清蛋白、肌酸、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和β-羟基-β-甲基丁酸等营养补剂。这些补剂有助于促进肌肉合成、缓解疲劳并提升训练效果,但需结合基础饮食与科学训练。一、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是从牛奶中提取的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详细]
2025-08-18 12:34
健身应吃什么补剂增长肌肉
健身应吃什么补剂增长肌肉
健身增肌期间可以适量补充蛋白粉、肌酸、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和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剂等营养补剂。这些补剂有助于提高训练表现、促进肌肉合成和加速恢复,但需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1、蛋白粉蛋白粉是增肌的基础补剂,主要成分为乳清蛋白或植物蛋白,能快速补...[详细]
2025-08-18 11:18
健身每个动作之间休息多久
健身每个动作之间休息多久
健身时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建议控制在30秒至3分钟,具体时长需根据训练目标、动作强度和个体体能调整。力量训练以大重量、低次数为主的复合动作如深蹲、硬拉,通常需要2-3分钟充分恢复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的适应性,确保下一组动作质量。高强度间歇训练或...[详细]
2025-08-18 10:03
经常跑步的人平时心率多少
经常跑步的人平时心率多少
经常跑步的人静息心率通常低于普通人,一般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长期有氧运动会使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更有力,每搏输出量增加,从而降低静息心率。运动员或长期坚持跑步的人群可能出现更低的心率,部分人可达到每分钟40-50次,这属于运动适应的...[详细]
2025-08-18 08:47
经常跑步的人心率在多少下
经常跑步的人心率在多少下
经常跑步的人静息心率通常低于普通人,一般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但运动时心率会随强度提升而增加。心率变化主要受训练水平、年龄、运动强度等因素影响。长期坚持跑步的人群由于心脏泵血效率提高,静息状态下心肌收缩更有力,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基础心率。...[详细]
2025-08-18 07:31
跑步前喝葡萄水有什么好处
跑步前喝葡萄水有什么好处
跑步前适量饮用葡萄水有助于补充能量和水分,提升运动表现。葡萄水含有天然糖分、电解质和抗氧化物质,主要有快速供能、预防脱水、减少肌肉疲劳、促进代谢、延缓氧化应激等作用。1、快速供能葡萄水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能够被人体迅速吸收利用,为跑步...[详细]
2025-08-18 06:15
见到老师就想跑这是为什么
见到老师就想跑可能与社交焦虑、过往负面经历、自卑心理、权威恐惧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因素有关。这类行为通常表现为心跳加速、回避眼神接触、身体僵硬或急于逃离现场。1、社交焦虑部分学生对师生互动存在过度紧张,尤其当需要单独回答问题或接受评价时,...[详细]
2025-08-18 05: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