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期每日碳水摄入量需根据体重、活动量及目标动态调整,建议控制在100-150克,具体需关注个体代谢差异、碳水类型选择、摄入时间分配、运动消耗匹配以及血糖监测。
基础代谢率决定碳水需求下限,女性通常需每日100-120克维持基本功能,男性需120-150克。采用间接测热法或体脂秤监测静息代谢,低碳日摄入量不低于每公斤体重1克,高强度训练日可增至3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额外增加10%-15%碳水预防代谢下降。
选择低GI值复合碳水如燕麦、糙米、红薯等,占比应超80%。快碳如白面包、香蕉适合训练前后2小时补充,单日精制糖不超过25克。每餐搭配15克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推荐奇亚籽、鹰嘴豆等食材。
采用3:4:3比例分配早中晚三餐碳水,晨起摄入30克修复夜间糖原消耗,训练后30分钟内补充每公斤体重0.8克碳水。睡前3小时避免超过20克碳水以防脂肪堆积,夜间工作者可调整为倒金字塔式分配。
力量训练日每公斤体重需2.5-3克碳水支撑肌糖原储备,有氧日可降至1.5-2克。HIIT训练前2小时补充25克慢碳,耐力运动每45分钟需补充30克易吸收碳水。运动后碳水与蛋白质按3:1比例摄入能最大化恢复效果。
使用连续血糖仪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理想增幅应小于2mmol/L。每周测量腰围及体脂率,当下降停滞时调整碳水5%-10%。出现头晕、停经等低碳症状时,立即增加每日碳水30克并观察2周。
实施碳水循环法需配合优质蛋白与健康脂肪,力量训练者可采用5天低碳+2天高碳模式,办公室人群适合3:2:2的低碳间隔法。烹饪方式优先选择蒸煮,避免糖油混合烹调。定期进行DEXA扫描监测肌肉保留率,睡眠质量与压力水平同样显著影响碳水利用率。保持饮水每公斤体重30毫升,水溶性膳食纤维补充有助于稳定碳水的代谢效率。
2012-02-21
2012-02-21
2012-02-21
2012-02-21
2012-02-21
2012-02-21
2012-02-20
2012-02-20
2012-02-20
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