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宝芝堂中医馆专家唐善先指出:按照祖国医学的思想,大肠癌的形成过程,在起初,由于外感六淫,或者七情等原因,导致经络气血的瘀滞,以后逐渐形成结块,或凝结于脏腑,或凝结于育膜,久而盘踞坚牢,以至元气日衰,攻补为难因此,从早期到晚期,也可以说,早期大肠癌和晚期大肠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正邪关系上。在初起,邪气盘结在内而成癌肿,癌肿虽有发展,但体质尚好,正气比较壮实。在正邪双方的关系上,邪还在初起阶段,而正气比较充沛。主要表现在,患者症状尚轻微,脉象正常,呈濡滑之象,不弦不数。舌质正常,不红不淡,润滋如常,舌苔厚,不腻不燥。这时的治疗原则,以攻邪为主,在肿瘤基本控制以后,再考虑培补正气。这时大体上相当于癌肿的早期。其后肿瘤日益进展,邪由初起而转为壮盛,正气虽然还较充实,但即将由盛转衰,主要表现为脉象趋于弦,劲,数,舌质渐趋红降,或转为淡而无华。舌苔腻或燥,症状逐渐明显。这时是正邪俱实的阶段,大体上相当于癌肿的中期。治疗原则当以兼顾正邪,袪邪扶正为主。癌肿继续发展,邪盛趋于极点,正气逐渐衰败,以致渐脱,正虚邪盛,大体上相当于癌肿发展的晚期,主要表现为脉象或大,或浮,或弦,但均虚弱无力。舌质红降,或淡白无华。舌苔剥,燥,或光。症状众多。治疗原则已不同于上述二类,必须以扶助正气为主了。
以上只是简单的叙述了一般的原则,实际上有不少例外的情况。另外,西医的所谓早,中,晚期大肠癌,和中医所谓的正邪变化也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通常西医所指的晚期大肠癌,从祖国医学的观点看,正邪关系的变化大致有三类。
1邪虽盛,而正气还没有大虚
在大肠癌蟾,虽已有广泛浸润或转移,但全身体质尚好,尚能正常活动。症状也不太多,舌象,脉象变化还不太明显。这时的治则,仍可以袪邪为主,适当加入扶正的药品,与早,中期的处理原则相似。
2正虚的迹象已较明显,但还不太严重,邪势则壮盛
在大肠癌晚期,已可以见到行动则心悸,气短,脉象细软无力,舌质泛白,或舌红而干。这时,治则应以扶正为主,但还需兼顾袪邪,相当于对中期的治则。当然,在药物的选择,扶正和袪邪药物的配伍,用量比例,用量多寡,都要作适当的考虑。
3正气已经大虚
此时虽然癌肿广泛转移,但治则当以扶正为主。切不可再滥加攻伐。在大肠癌晚期,已见消瘦,恶液质,心悸,气促,行动乏力,脉象虚弦,或虚浮面大。舌淡无华红降,都应当以培补正气为主上。诸如化瘀,破气,刚燥,走窜的药物都不宜再用。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是一家医保定点机构,坚持以“御疾造万众,生术福天下”为使命,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运用汤药、背腧穴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传统方法,专注各类疑难杂症疾病,特别是对于肿瘤的医治。成都宝芝堂秉承中华传统医学,经无数春秋寒暑历练留存中医精华集众派之长悬壶于今,尽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