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急性胃炎后常见,胃粘膜病变长期不治或反复,逐渐发展为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反复激发胃粘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90以上的慢性扁桃炎患者的胃内出现慢性炎症变化。
2.激发性物品:长期不规则的饮食方式,如烈酒、浓茶、咖啡、辛辣粗茶淡饭、一些药物,以及空腹或吃饱等,可以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产生胃炎。
3.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郁血和缺氧状态,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逆流:在胃镜中发现或确认胆汁逆流是引起浅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的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向胃内逆流,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的逆扩散到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浅表性胃炎。
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肠胃病学会上提出Hp感染是浅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破坏胃粘膜屏障,使H+向反方向分散,可能引起胃粘膜的炎症。
浅表性胃炎的具体危害
1、导致胃溃疡:胃溃疡和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一样,存在明显的炎症激发,胃粘膜萎缩变薄,糜烂合并,溃疡,应立即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缓诊疗。
2、引起胃出血:浅表性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出现血管,粗劣的食物摩擦,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出血量大的情况下,会突然呕血,重者头晕,慌,睡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3、导致贫血:浅表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随着巨幼红血球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两种贫血,主要表现为头晕、无力、心悸、脸色苍白等。
4、导致胃病晚期:据统计,在胃疾病高发区,经过10-20年的跟进,平均胃病的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非典型增殖-胃恶变。浅表性胃炎的疾病变化与胃炎性增生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相信对大家都有所帮助,平时注意自己的胃肠健康,如出现胃肠道不适,请及时了解原因并寻求正规治疗,以免造成更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