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频频多发,刘淑刚医生致病因

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

得了息肉确实需要及时切掉,但有些人是息肉体质,切了还会反复生长,少部分人在体检时发现多个息肉,这就是身体的环境出现了问题。

我们真的了解息肉吗?先来揭开息肉的“神秘面纱”,再来了解怎么样治疗息肉,改善息肉体质。“肖瘤医生”特邀刘淑刚医生为大家全面科普关于肠道息肉的常识。

刘淑刚,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青委会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传统专委会常委,河北省康复医学会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思路及方法改善肿瘤微环境治疗肿瘤性疾病及改善各种相关症状。目前主要从事人体症状学与自主神经,自主神经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参与并完成省厅级课题5项,发表中文核心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临床实用肿瘤内科学》等著作。

医学认为:肠息肉是一种从肠黏膜表面突起至肠腔的隆起性病变,起病隐匿,然而随着内镜的普及,已经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刘淑刚表示,一般息肉可分为炎症性、增生性、腺瘤性等。其中炎症性、增生性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会发生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则具有一定的恶变率,近些年,经过大量临床数据研究表明,肠道息肉引发的肠癌需要3-5年,所以如果长了肠道息肉万万不可“置之不理”,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息肉。

通常,西医认为肠息肉只是肠道炎性增生,那么从中医的角度如何正确看待“肠息肉”呢?

中医并没有明确记载的“肠息肉”的病名,但根据其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肠癖、癥瘕、积聚、飧泄、肠风下血等范畴。

《说文解字》谓:“息,寄肉也。”“息”即多余、盈出之意;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篇》载:“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初期肠道息肉没有任何的表现,大多数人通过日常的健康体检才能筛查出来,只有当息肉不断生长,变大了,身体才会表现为便血、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肠息肉出现多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机体正气虚损、情志内伤等有关,易于反复。

频繁息肉有原因

肠道息肉绝非“一刀切”,中医循证深挖息肉的生长根源:

刘淑刚告诉大家,中医认为,频繁出现息肉多由脾湿运化造成,脾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主运化,喜燥恶湿。治疗息肉和预防息肉,要着眼于“根本”。

一旦脾气受损则运化失常,湿邪趁机侵犯,一来湿性重着黏滞阻滞气机,气机不利,腑气不畅;二来湿聚而为痰,痰湿绞浊,缠绵难解,阻碍血行则生瘀血;三来湿郁日久郁而化热,热壅血瘀。久而久之,积聚于大肠,易出现肠息肉。

我们的肠道为什么会长息肉?息肉与哪些因素有关?

饮食不节

中医认为:身体众多疾病多数源于“脾”,大多数患者由于平时的饮食毫无节制,常常大鱼大肉,腥辣刺激食物,这就会造成脾湿难以运化,腥辣食物也会刺激肠道黏膜,这就会给肠道息肉埋下“祸根”。

2.遗传

通过临床发现,大多数息肉体质的人会有50%的几率遗传给下一代,有些儿童则在12岁检查出腺瘤性息肉,如果发现的不及时,延误治疗,50岁之前恶变成腺癌的几率非常大。同时遗传部分男女,完全没有性别的差异,当发现自己是息肉体质,同时自己的孩子也要多多留意患有息肉的风险。

3.炎症刺激

直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黏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黏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黏液储留而发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抑郁症、长期失眠、过敏性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类疑难杂症。

擅长:中医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中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驱邪相结合,治疗肺肿瘤、胃肿瘤、肝肿瘤、食道肿瘤、肠肿瘤、乳腺肿瘤等各种肿瘤。

擅长:食道肿瘤、胃肿瘤、十二指肠腺肿瘤、胰腺肿瘤、结直肠肿瘤等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治疗肺肿瘤、肾肿瘤、肝肿瘤、前列腺肿瘤、乳腺肿瘤、卵巢肿瘤、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等恶性肿瘤;治疗中晚期各类肿瘤,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对减少恶性胸腹水有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