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老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临床表现主症为胃脘冷痛、得食痛减、遇冷加重、饮食减少、呃逆、泛酸、大便时干时稀等,发病率高。
“老胃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加重,寒冷是胃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如何在这个季节保护好脾胃,可是有不少学问。
在胃肠疾病患者当中,有一个症状非常常见,那就是胃痛。
胃痛的疼痛形式
胃痛有隐痛、刺痛、灼痛、胀痛、抽痛等各种各样的疼痛形式。还有定时、定点、吃了寒凉刺激食物疼、生气后疼以及一些没有规律的胃痛......明明就只是胃痛的一个症状,可以说让患者朋友们备受困扰。
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用药治疗,康复后就不再疼痛。可是有些患者,治疗不积极,用药不规范,一段时间以后突然感觉不到疼了!自以为病情好了,其实呢,并不是这么回事!
在这里也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不痛的胃病,这可不一定是好事!
疤痕组织
当有胃炎胃溃疡的时候,我们自身也是有修复功能,在炎症和溃疡边缘开始修复,可是由于胃里面的环境是酸性的,强酸的胃液会不断地刺激溃烂的伤口,所以这个伤口总也好不了。
不断反反复复的修复,在病灶周围就会形成疤痕组织,天长日久,疤痕组织越来越多,面积也会越来越大;因为疤痕组织比较硬,里面的神经分布比较少,对疼痛的感觉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甚至就感觉不到疼了,以为病好了。
但实际溃烂的伤口依然存在,并没有好转。
癌症的隐蔽性
我们都知道,被检查出来的癌症患者,大多数都已经是晚期。这是因为癌症的隐蔽性很高,平时很少有特殊的症状,尤其是胃癌,疼痛的症状在初期几乎没有。
所以很多溃疡的患者,病程时间长达好多年,后来溃疡面细胞发生突变,已经开始长肿瘤了,这个时候由于癌性假象,你就感觉不到疼了,其实并不是病情好转和恢复的表现。
胃腺体发生萎缩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些浅表或者糜烂型胃炎的患者,因为粘膜表面有炎症,有糜烂,它的疼痛一部分是由于胃分泌的胃酸,对炎症表面的刺激造成的。如果有一天不疼了,是因为胃的腺体发生萎缩,分泌的胃酸减少了,已经发展成了萎缩性胃炎,没有胃酸的刺激就不会疼了,这个时候并不是疾病好了,恰恰相反,说明病情加重了。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平时患有各种胃肠疾病的患者,不要把疼不疼作为疾病减轻或康复的评判标准,不痛不等于好了,症状消失不等于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