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强直-阵挛性发作(TCS)是临床常见的癫痫病全身性发作类型之一。多数发作前无先兆,仅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数小时或数天有某些前驱症状,如情绪改变,睡眠障碍,眼前闪亮,难以集中精力等。
这些前驱症状可能与皮层兴奋性的改变有关,但不是先兆,也不是发作的组成部分。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全身肌肉持续强烈收缩,以躯干的轴性强直开始,迅速扩散到四肢,病人跌倒在地,头向后仰,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性伸展,或上肢屈曲而下肢伸展。
呼吸肌初的强烈收缩使病人发出特殊的喊声,继而呼吸运动停止,逐渐出现发绀。强直期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转为频率较快的震颤,逐渐演变为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频率逐渐变慢,在阵挛性收缩时病人可咬破舌头。肌肉放松期逐渐延长,终结束发作。
发作时多伴有心率与血压增加,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及尿失禁等表现。发作过程一般持续1~3分钟。发作后意识混沌,可有某些自动症表现,随后病人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醒后常感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有些TCS以肌阵挛发作开始,然后转变为TCS,也有些开始为阵挛性发作,继而出现TCS,称为阵挛-强直-阵挛性发作。典型的TCS在婴幼儿期很少见到。小儿癫痫的TCS常常不如上述发作过程典型而完整,如强直期短暂或轻微,阵挛期可有左右交替的不对称阵挛,发作后抑制过程不明显等。
癫痫患儿为什么要经常抽血
很多家长可能不是很理解,过一段时间就到医院来抽血,癫痫患儿为什么要经常来抽血检测呢?
其实个,癫痫的治疗我们知道大部分都是以口服药物为主,当然那么口服药物它就不能忽略药物的,比如说像儿科比较常见的抗癫痫药物像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其实我们老百姓都知道,有很多的说法,普遍的就是是药三分毒,那么我们去验血其实就是为了监测,这个孩子吃了这些抗癫痫药物,有没有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有一部分抗癫痫药物它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如像这种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它往往可能会比较容易出现肝功能的损害,往往孩子会出现食欲下降,或者是血小板的减少,容易出现出血,或者白细胞下降,容易出现感染,那么有的药物它可能就会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像这种低钠血症,所以我们定期的对这种癫痫患儿进行抽血检查,那么主要是了解他这种抗癫痫药物对患儿的机体有没有损害,或者他损害的程度怎么样。
基本上大多数的这种药物,我们知道都需要肝脏的代谢,那么通过肾脏的排泄,所以血常规、肝肾功能都需要定期的检测。一般的规律是这样的,如果您在用药之前抽过一次血化验,那么血化验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这时候医生就会给您放心的选择某一种药物来治疗。在用药之后,一般是一到三个月可以验一次血,验到几次都是正常的,可以逐渐的延长验血的时间。
其实也提示在用药的过程中,这些药物可能对机体就不那么敏感,有时候可能半年验一次可以了。对于开始用一个新药,那么在调整药物的剂量,根据他癫痫发作的次数,可能会需要来监测他的血药浓度,掌握了这个血药浓度的变化,有助于医生来根据患儿的病情调整药物,尽快的达到他控制癫痫的发作,又选择一个合适的这种剂量。所以癫痫发作如果控制得很满意,那么血药浓度也不需要那么频繁的去检查。
继发性癫痫能吗
部分继发性癫痫患者能够。继发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器质性损伤之后出现的癫痫。颅脑器质性损伤的病因有很多,例如甲亢、甲减、电解质紊乱、肾脏或心脏疾病、脑出血、脑肿瘤、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当颅脑发生器质性损伤时,局部病灶引起大脑皮层异常放电,即可诱发癫痫。
对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通常采取药物或者手术的治疗方法,从而控制癫痫发作。例如甲亢、甲减、电解质紊乱诱发的癫痫,积极控制相关症状,癫痫会随之得到改善,甚至;如果是肾脏或心脏疾病引发的癫痫发作,控制好相关的肾脏疾病和心脏疾病,也能够有效的治疗癫痫;如果是脑出血,应采取钻孔引流术或者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清除血肿,遵医嘱给予抗癫痫的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乙琥胺等,即可控制癫痫发作,且率较高。
但对于一些严重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癫痫,例如脑肿瘤、肿瘤转移或自身免疫性脑炎等,这类患者癫痫的率较低,预后相对较差,可给予手术、放化疗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尽量提高治果。
因此继发性癫痫能否,与具体病因有关。在临床上,如果癫痫患者在5年以上没有癫痫发作,且在此期间反复做脑电图、长程脑电图,结果完全正常,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药,直到停药。如果停药后还是没有癫痫发作,则说明癫痫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