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宝芝堂中医馆肿瘤名医唐善先指出:肺癌在生长的一定阶段,癌细胞可以破坏周围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全身多个部位,因此,在血流供应较丰富的脏器,就更容易出现转移,这些部位就包括:不同肺叶和同侧的胸膜腔、骨骼、肝脏、脑、肾上腺等,容易出现转移的肺癌病理类型是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
肺叶的转移:
常见的远处转移是向不同肺叶的转移,胸片和胸部CT都可以发现不同肺叶的转移,但后者精确度更高。转移的部位以下肺部为主,且更多分布在靠外围的部位,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肺部的血管束从中间到外围逐渐变细,一定大小的癌栓更容易被肺部血管外围较细的部位截留所导致。在不同肺叶的转移出现的早期,患者的症状不会很明显,但在后期如果转移的病灶侵犯了过多的肺结构单元,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
同侧胸膜腔的转移:
各种类型的肺癌均可能出现同侧胸膜腔的转移,造成同侧胸腔出现“癌性胸腔积液”,也即“癌性胸水”。少量胸水时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相关症状,但当胸水量达到中等量甚至大量时,则可造成胸闷、气急。
骨骼的转移:
骨骼的转移也非常常见,通过全身骨扫描检查或PET-CT检查,可以发现在长骨的近末端,如大腿骨的末端(股骨头)、小腿骨近膝盖的部位(胫骨干骺端)、肋骨等部位存在骨质破怪现象。当然,全身大部分骨骼都可能是肺癌细胞转移的部位。骨骼转移出现后,疼痛是为明显的症状,很多未被确诊的患者常常将其当做是关节炎或扭伤而忽视;如果肺癌细胞对转移部位的骨骼破坏严重,尤其是对承重部位如下肢骨骼,则容易造成所谓“病理性骨折”,这种骨折是难以恢复的。
肝脏的转移:
肝脏的转移可以通过肝脏B超和肝脏增强CT检查发现,但后者精确度更高。在肺癌细胞严重破坏肝脏组织的后期,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面色暗黄、肝功能指标异常等现象。
脑部转移:
单位体积脑组织所需氧气的量在全身组织中是高的,因而其血流量也非常丰富,肺癌细胞很容易通过丰富的血流转移到脑部。在肺癌脑转移的早期,患者不一定会察觉,但在脑部的癌种生长变大后,会挤压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胀、“喷射性呕吐”等现象。脑部的“磁共振平扫+增强”是发现是否存在肺癌脑转移比较敏感的方法。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名老中医-唐善先
唐善先,从事中医临床诊疗三十余年,学及中西,博采众家,不断融汇各派中医精华;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为特色,近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并提出以“带瘤生存”为治疗观点,体现了抗肿瘤治疗的务实思维。中晚期癌症患者即使出现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转移、肝转移等情况,如能及时进行全身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长期生存。
同时强调,中医药应当在肿瘤早期并且还要全程参与治疗,而不应该当做晚期肿瘤患者的“稻草”。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有助于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观念上摈弃肿瘤的“过度治疗”或重复治疗,使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而“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