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刘阿姨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折磨下度过了整整十年。刚开始,药物尚能缓解她的关节疼痛,但随着时间推移,药效逐渐减弱,关节肿胀、晨僵愈发严重,连行走都成了奢望。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约500万类风湿患者中,超过半数在病程5年内出现药物疗效下降,20%的患者因关节畸形致残。传统药物为何失效?北京知名医院李宏教授在《滑膜消融技术在药物难控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与突破学术研讨会》上揭示了关键:增厚的滑膜如同“药物屏障”,不仅阻碍药物渗透,更持续释放炎症因子侵蚀关节。
2025年3月8日,《滑膜消融技术在药物难控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与突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圆满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类风湿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包括北京知名医院李宏教授、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院长、微创技术专家孟文凯等,共同聚焦滑膜增生对药效不佳的影响、以及滑膜消融技术的应用等,为类风湿诊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北大教授解析:滑膜病变增生,对类风湿患者的严重影响
北京知名医院李宏教授在会议上详细分析了正常滑膜的功能。滑膜,是关节腔内的一层薄膜,主要由滑膜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堪称关节的“生命通道”。在健康状态下,滑膜负责分泌滑液润滑关节,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输送营养物质,滋养关节软骨;及时清除代谢废物,保持关节内环境的清洁与稳定。
但在类风湿患者体内,情况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滑膜因免疫紊乱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如同藤蔓般包裹关节,导致:
药物失效:增厚的滑膜组织极大地阻碍了药物向关节腔病灶的渗透,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关节腔“炎症残留”导致疼痛反复;
炎症循环:病变滑膜持续释放炎性介质,加剧关节破坏;
功能丧失:增生的滑膜“血管翳”侵蚀软骨与骨质,会引发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李宏教授总结道:“滑膜病变是类风湿药物难控复发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滑膜问题,药物再强也难以逆转病情”。
类风湿是以关节滑膜炎性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是关节"物质进出通道",负责输送营养、药物,并促进关节微循环,分泌润滑液,同时,也能将产生的炎症代谢出去,一旦滑膜病变增生增厚,关节微循环就会受阻,“炎症物质排不出去,药物、营养物质也进不来”,造成药物治疗效果变差。久而久之,不仅会因为变天、劳累等原因产生的炎症无法及时代谢出去引起复发,而且关节还会因为骨质失养出现骨质疏松、变形,甚至缺血坏死。因此,单纯依赖药物治疗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类风湿问题。
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孟文凯:微创滑膜消融技术突破药物瓶颈
针对滑膜病变难题,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孟文凯分享了专利技术——超微创中医针镜滑膜消融术。该技术为药物难控性类风湿患者带来了希望。通过精准剥离增生滑膜,重建关节微循环,从病理源头打通“药物-炎症”代谢双向通道,有效突破了药物治疗瓶颈。技术亮点:①精准消融:通过微创技术精准识别和剥离病变滑膜,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②重建微循环:改善关节内环境,为药物渗透和炎症代谢创造有利条件;③打通双向通道:成功建立“药物-炎症”代谢双向通道,一方面能够让药物更顺畅地抵达关节病灶,提升药物效力;另一方面,加速炎症物质的排出,减轻炎症对关节的持续损害。
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专科技术优势
与会专家一致认可,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在滑膜消融领域的创新成果。不同于传统手术,中医针镜技术创伤极小,术后24小时即可恢复关节活动,且融合中医康复理念,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中医针镜滑膜消融术是一种融合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微创技术的新型治疗手段,它是在高能聚焦核磁软组织检查,我们清晰定位滑膜增生增厚的程度这个基础上,通过中医针镜滑膜消融术,剥离滑膜增生物,恢复关节代谢微循环,恢复关节的代谢通道,提升药效,炎症出的去,那么变天、劳累等原因产生的少量炎症及时代谢,就不会因此导致疼痛复发。
同时,中医针镜滑膜消融术以其微小创伤为特点,并融合了中医经络理论,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进一步促进术后恢复,使患者恢复更快。
结语: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类风湿学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为药物难控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类风湿关节炎不再是“不死的癌症”。随着滑膜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正摆脱药物依赖,重获关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