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本是胃里的“消化小能手”,正常情况下,它乖乖待在胃里,助力食物消化。然而,一旦贲门这个“阀门”松弛,胃酸就可能带着胃蛋白酶、胆汁等“小伙伴”,一路“乱跑”到食道,甚至咽喉、口腔、鼻腔,给身体带来诸多麻烦。
1.食管“遭殃”
胃酸反流至食管,直接刺激黏膜,引发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还会形成溃疡。食管黏膜反复受伤、修复,导致管腔变窄,吞咽变得困难。长期如此,反流性食管炎“找上身”,患者反酸、烧心,在餐后、弯腰或平卧时情况加重
2.咽喉“受伤”
胃酸跑到咽喉部,会刺激咽喉黏膜,引发咽喉炎。患者会感觉咽部有异物、干燥、发痒、灼热,声音也会变得嘶哑,还可能频繁咳嗽。这种咳嗽很“狡猾”,多在夜间平卧时发作,让人难以安睡。
3.口腔“受苦”
胃酸反流到口腔,会让口腔弥漫苦味,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更糟糕的是,胃酸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让牙齿逐渐龋坏,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
4.气道“危机”
胃酸若反流至气道,会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引发气道痉挛,导致哮喘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出现,夜间及凌晨症状往往加重。要是胃酸反流严重,大量胃酸被吸入肺部,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胃酸“乱跑”危害大,要让胃酸回到它该待的地方,关键在于调节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果症状较为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干预,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