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者不一定都是瘦弱的人,有不少气虚的人都偏胖,但胖而不实,肌肤摸上去很松软,肌肉不结实,我们常说这种胖叫“虚胖”。气虚者较怕炎夏和寒冬,为什么?因为这类人一热就容易出汗,一降温就怕冷怕风,比较“娇气”。凡气虚之人,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什么样的食物适合气虚的人吃?以下七种食材都是有助改善气虚体质的好食物。
粳米。粳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食疗学鼻祖、唐代著名食疗学家孟诜称粳米能“温中,益气”。清代名医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
鸡肉。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鲢鱼。鲢鱼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鲢鱼有“温中益气”的功效。清代食疗专家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有“暖胃,补气,泽肤”的功效。所以气虚者宜食。
桂鱼。桂鱼可以补气血、益脾胃。早在五代时期的药学著作《日华子本草》中便记载桂鱼有“益气”的功效。宋代药学著作《开宝本草》中记载桂鱼有“益气力,令人肥健”的功效。尤以气虚兼脾虚者较宜。
大枣。大枣性温,味甘,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于气虚患者。孟诜称大枣可以“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煮食为佳。
山药。山药为补气食品,《本草纲目》记载它能“益肾气,化痰涎,润皮毛”。
黄芪。黄芪性微温,味甘,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配方。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清代药学著作《本草求真》称赞黄芪“为补气诸药之较”。中医认为,黄芪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