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宝芝堂中医馆肿瘤名医唐善先指出: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认为主要是环境与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环境因素
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相关因素,这已为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所证明。
遗传因素
从遗传学观点,可将大肠癌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前者的典型例子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所致。
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并非直接致病原因,但可增加患大肠癌的概率。
1.大肠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大部分大肠癌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性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2.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病,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3.胆囊切除术
统计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发病率增高,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大肠增加有关。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名老中医-唐善先
唐善先,从事中医临床诊疗三十余年,学及中西,博采众家,不断融汇各派中医精华;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为特色,近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并提出以“带瘤生存”为治疗观点,体现了抗肿瘤治疗的务实思维。中晚期癌症患者即使出现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转移、肝转移等情况,如能及时进行全身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长期生存。
同时强调,中医药应当在肿瘤早期并且还要全程参与治疗,而不应该当做晚期肿瘤患者的“稻草”。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有助于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观念上摈弃肿瘤的“过度治疗”或重复治疗,使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而“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