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导致早饱、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但胃镜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反酸等症状。长期炎症可能进展为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风险。
3.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黏膜,引发溃疡。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比如胃溃疡患者多在餐后感到疼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则多在空腹或夜间出现疼痛。
4.胃癌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等癌前病变,增加胃癌发生风险。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进展期可能出现胃痛、食欲不振、消瘦、黑便等。
5.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这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可能表现为上腹部肿块、腹痛、贫血等症状。
注意事项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并非所有人都会发病,所以需重视定期检查。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
◆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需遵医嘱完成疗程。
◆日常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