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康复大厅里,康复师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训练。患者的家属这样说道,“家门口新开的这家康复医院,实在太方便了,医护很专业,我们过来看望省时省力,舒心多了。”
作为一家专业的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致力于为有健康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医院位于浦东新区城南路318号,拥有64排CT、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收住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脑病康复、术后康复、肿瘤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老年慢性病等不同需求的患者。
协爱临床中综合运用高压氧舱、核磁共振、CT、DR、经颅磁等先进设备,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中药内服外用及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手段,形成“早期干预一中期强化一后期巩固”的全周期康复治疗链。
协爱将“患者为中心”理念贯穿全程,创新性融入“五行护理”模式,通过情志调护、功能训练与中医辨证施护相结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
院内全面推行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核心,系统整合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通过“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的中医特色干预路径,结合患者个体体质与病程特点,制定“一人一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保障。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护工团队持证上岗,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营养师精.选新鲜食材,制定饮食方案。住院环境温馨舒适,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是协爱集团下属医院之一,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董单位,协爱集团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建立了30多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品牌的连锁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康复医院、养老院及多家互联网医院,致力于为更多人提供优质中医药医疗服务。
协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协爱质量管理委员会”,保障协爱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康复医学为导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长期康复护理医院有哪几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的康复言语功能评估怎么样?长期康复患者中,言语功能障碍常见于脑卒中后遗症、脑外伤术后、帕金森病、头颈部肿瘤术后患者,表现为失语(如无法表达、无法理解)、构音障碍(如发音不清)、吞咽性言语问题,不仅影响患者沟通交流,还可能导致社交孤立、康复配合度下降。康复言语功能评估的核心是通过系统检查,精准识别言语障碍类型、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个性化言语训练方案提供依据,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言语能力,重新融入沟通场景。
言语功能评估需“分维度开展”,全面覆盖言语功能的核心领域。表达能力评估聚焦患者主动语言输出,通过“词语命名”(让患者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如“杯子”“椅子”)、“句子组织”(用给定词.汇组成完整句子,如“太阳、升起、东方”)、“主题叙述”(让患者描述一幅图片或一段经历),判断是否存在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但无法表达)或命名性失语(能描述功能但无法说出名称);评估时需记录患者表达的流畅度、语法正确性、词.汇丰富度,如运动性失语患者常表现为说话费力、短句为主,命名性失语患者常出现“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情况。
理解能力评估需判断患者对语言的接收与解读能力,通过“听词指物”(说出物品名称,让患者指出对应图片)、“句子理解”(让患者执行简单指令,如“把书放在桌子上”)、“对话理解”(与患者进行简单对话,如“今天天气怎么样”,观察是否能正确回应),区分感觉性失语(能表达但无法理解)或混合性失语(表达与理解均障碍);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通过“是非判断”(如“你是男性吗”)简化评估难度,确保能捕捉到基础理解能力。
构音障碍评估侧重发音器官功能与语音清晰度,通过“构音器官检查”观察患者唇、舌、下颌、软腭的运动能力,如让患者做伸舌、鼓腮、张闭口动作,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受限(如舌头无法伸出唇外);通过“语音清晰度测试”让患者朗读常用词语或句子(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由评估者记录发音正确率,判断构音障碍程度(轻度:个别音不清;中度:部分音不清;重度:多数音不清);同时评估语速与语调,如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语速缓慢、语调平淡,需纳入评估范围。
吞咽与言语关联评估需同步开展,排除吞咽问题对言语的影响。通过“饮水试验”或“吞咽造影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如呛咳、食物残留),吞咽障碍可能伴随言语问题(如声带运动异常导致发音困难);评估患者呼吸与言语的协调性,如是否能在说话时保持稳定呼吸(呼吸浅快者易出现说话中断),呼吸功能不足会直接影响言语的流畅度与音量。
“影响因素评估”需结合患者整体状况,明确障碍根源。基础疾病评估需关注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的梗死部位是否累及语言中枢)、肌肉功能异常(如帕金森病导致的肌肉僵硬)、口腔结构改变(如肿瘤术后舌体缺损),这些是言语障碍的核心原因;心理状态评估需判断患者是否因言语障碍产生焦虑、自卑,进而拒绝沟通,心理因素会进一步加重言语功能退化;认知功能评估需排除认知障碍对言语的影响(如记忆力差导致无法记住词.汇),认知与言语功能常相互关联,需综合判断。
评估结果的“分级与应用”是言语功能评估的核心目标。根据评估结果,将言语障碍分为轻度(沟通基本可行,仅个别场景困难)、中度(需借助辅助方式沟通,如手势)、重度(无法自主沟通,需依赖他人猜测);结合分级制定康复目标,轻度障碍患者以“提升表达流畅度与理解准确性”为目标,中度障碍患者以“掌握基础沟通技巧”为目标,重度障碍患者以“建立简单沟通方式”为目标(如使用图片沟通板)。评估结果需转化为具体训练方向,如构音障碍患者需开展发音器官训练,运动性失语患者需开展表达能力训练,感觉性失语患者需开展理解能力训练。
言语功能评估需“动态跟踪”,监测康复进展。医护人员会每2-4周重新评估患者言语功能,对比评估前后的表达流畅度、理解正确率、发音清晰度,如“患者命名正确率从40%提升至70%,能简单组织句子”,判断训练效果;若某一维度无改善,需分析原因(如训练频率不足、认知障碍影响),调整评估重点与训练方案,如增加认知训练辅助言语恢复;同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患者与家属,用通俗语言解释障碍类型(如“目前主要是发音器官运动不灵活,通过训练可以改善”),增强康复信心,确保患者与家属能配合后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