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拥有高压氧舱、1.5T核磁共振、64排CT、心电监护仪、心脏运动负荷测试仪、无创呼吸机等专业医疗设备。
我院重点建设心血管康复病区、老年病照护区、亚重症监护病区、中医理疗区等特色专科,核心围绕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开展康复服务。将现代康复技术(心肌供血改善训练、心功能维护、体液管理)与传统中医手段(针灸、中药调理)相结合,由心内科、康复科、中医科医生组成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护心减负+预防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用药提醒、心率与体重监测等日常服务;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低盐(每日≤3g)、低脂、易消化的个性化膳食,兼顾营养均衡与心脏负荷控制;环境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房间配备呼叫系统与适老化设施,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3288号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护理与心功能维护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削弱心泵功能,表现为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短、下肢水肿、夜间憋醒,两种病症形成“缺血-心功能恶化”恶性循环(心肌缺血加重泵血能力下降,心衰进一步减少心肌供血),科学康复需同步“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功能+控制体液”,降低心梗、急性心衰风险。
一、双病评估与康复重点
1.评估方法:
-冠心病评估:通过冠脉CTA判断冠脉狭窄程度(>50%为有意义狭窄);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CCSⅠ-Ⅳ级)记录胸痛发作频率与诱因;
-心力衰竭评估: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Ⅳ级)判断活动耐力;通过BNP(>100pg/ml提示心衰活动)、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提示心功能下降)评估病情;
-体液评估:每日测量体重(3天增重>2kg提示体液潴留)、下肢周径(双侧差值>2cm提示水肿),记录每日尿量(<1000ml提示潴留)。
2.康复重点:急性加重期(胸痛气短明显+水肿)以“抗缺血+利尿减负”为主,稳定期(症状缓解+指标可控)以“规律用药+轻度运动”为主,恢复期(症状稳定1-3个月)以“耐力提升+长期管理”为主。
二、分阶段康复护理
1.急性加重期(胸痛气短+水肿):
-紧急干预与休息:
-抗缺血减负: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未缓解可重复1次);遵医嘱服用长效降压药(如缬沙坦)与利尿剂(如呋塞米),记录每日尿量(目标1500-2000ml),必要时联用螺内酯预防电解质紊乱;
-氧疗与体位:给予低流量吸氧(2-3L/min),改善心肌缺氧;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下肢水肿者抬高患肢15-30°,减轻肺部淤血;
-监测与护理:
-密切监测:每4小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若出现血压>180/110mmHg或气短加重伴端坐呼吸,立即就医;
-饮食控制:急性期以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粥、蛋羹)为主,每日钠盐摄入≤2g,避免过饱增加心脏负担。
2.稳定期(症状缓解+指标平稳):
-用药与心功能维护:
-规范用药:每日固定时间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与心衰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电解质(血钾3.5-5.5mmol/L)、肝肾功能;
-饮食调整:低盐(每日≤3g)、低脂(每日脂肪摄入≤30g)饮食,增加燕麦、芹菜、深海鱼(富含Omega-3)、新鲜蔬果,减少油炸、腌制食品;
-轻度运动:
-运动选择:以散步、太极拳为主,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强度控制在“心率不超(220-年龄)×50%”“无心悸胸痛”,避开晨起心肌缺血高峰(6-10点)。
3.恢复期(症状稳定1-3个月):
-耐力提升与长期管理:
-运动进阶: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如散步至30-40分钟),尝试固定自行车训练(阻力适中),每次20分钟,每周3次,提升心肺耐力;
-定期复查: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BNP、冠脉情况,每1年做1次运动负荷试验,监测心肌供血与心功能变化;
-自我管理:
-诱因规避:避免情绪激动、熬夜、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酒精摄入量每日≤25g);
-急救准备: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与心衰急救药物,学习心衰加重时的自救流程(休息+服药+呼救)。
三、中医辅助干预
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按摩,选取改善心肌供血的膻中、心俞穴,稳定心功能的内关、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每日2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阳虚水泛者用真武汤);配合中药泡脚(丹参、红花、酸枣仁煮水),每次15分钟,每日1次,促进血液循环,辅助稳定心率与心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