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由局部因素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部的利特尔区,该区域血管丰富且表浅,容易受到损伤。
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鼻腔流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前部出血和后部出血,前部出血多容易控制,后部出血则较为凶险,常见于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
局部因素包括鼻腔黏膜干燥、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炎症、外伤、肿瘤等。其中,鼻腔黏膜干燥是常见的诱因,特别是在秋冬干燥季节或空调环境中。全身因素则包括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维生素缺乏等。某些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的使用也可能增加鼻出血的风险。
在处理急性鼻出血时,患者应保持镇静,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略向前倾,用手指紧捏鼻翼两侧,同时用冰袋冷敷前额和后颈部。大多数前部出血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自行停止。若出血持续不止,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采用鼻腔填塞、电凝止血等方法。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对于反复发作的鼻出血,建议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