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头昨天还跟邻居下棋,今天一早突然喊头疼,接着半边身子动不了了——这场景是不是听着耳熟?中医里管这种病叫‘中风’,和咱们常说的‘脑出血’是一回事儿。老祖宗早看明白了:这病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身体里‘气’和‘血’闹别扭,堵在脑袋里闹出的乱子。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中医怎么给脑出血‘分类型、找病因’,让您一听就懂!
1.肝阳暴亢型
病因:情志失调(如暴怒、焦虑)导致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上冲头部。
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伴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
烦躁易怒,甚至肢体震颤、筋脉拘急。
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压显著升高)。
特点:多见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常伴随高血压危象。
2.痰浊内阻型
病因:饮食不节(如高脂高盐饮食)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积聚。
症状:
头晕眩晕,言语不清,意识模糊。
形体肥胖,胸腹痞满,喉中痰鸣。
舌苔厚腻,脉弦滑。
特点: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痰湿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3.痰热腑实型
病因:痰热互结,腑气不通(如过食肥甘厚味)。
症状:
头痛如劈,神识昏蒙,痰多黏腻。
腹胀便秘,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特点:需清热化痰、通腑泻浊,避免痰热蒙蔽心窍。
4.风痰瘀阻型
病因:痰瘀互结,阻滞经络(如长期痰湿未化)。
症状: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说话不清)。
肢体麻木或沉重感。
特点:治疗需化痰祛瘀通络,恢复气血运行。
5.气虚血瘀型
病因: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
症状:
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面色萎黄。
半身不遂,口角流涎,气短自汗。
舌质淡白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
特点:多见于体质虚弱或长期疾病患者,需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6.阴虚风动型
病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风内动。
症状:
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肢体震颤,筋脉拘急,舌红少苔。
特点: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伤阴者,需滋阴熄风。
7.元气败脱型(危重证候)
病因:元气亏虚严重,正气耗散,难以维系生命活动。
症状:
突然昏仆,肢体瘫软,手撒肢冷。
冷汗淋漓,目合口开,二便失禁。
舌质暗紫,苔白腻,脉细弱。
特点:属中医“脱证”,需紧急回阳固脱,预后极差。
七大病症类型虽异,然皆以‘气血失衡’为根,以‘脏腑失调’为源。治疗时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更需患者调摄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方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