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拥有高压氧舱、1.5T核磁共振、64排CT、平衡功能检测仪、步态训练仪(电动步态车、减重训练系统)、肌电图仪等专业医疗设备。
我院重点建设神经康复病区、老年病照护区、中医理疗区等特色专科,核心围绕老年帕金森病合并平衡障碍开展康复服务。将现代康复技术(平衡训练、步态矫正、肌肉僵硬缓解)与传统中医手段(针灸、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相结合,由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科医生组成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用药提醒、平衡训练辅助等日常服务;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低盐、低脂、高纤维的个性化膳食,兼顾营养均衡与消化吸收;环境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公共区域安装扶手、地面铺防滑垫,房间配备呼叫系统与适老化设施,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3288号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老年帕金森病合并平衡障碍的康复护理与平衡能力提升
老年帕金森病合并平衡障碍,脑内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导致肌肉僵硬、震颤,进而引发平衡失调(站立摇晃、行走易跌倒、“冻结步态”),两种病症形成“僵硬-平衡差”恶性循环(肌肉僵硬限制肢体协调,平衡障碍减少活动,进一步加重症状),科学康复需同步“缓解僵硬+强化平衡+预防跌倒”,提升行走稳定性与日常生活安全性。
一、双病评估与康复重点
1.评估方法:
-帕金森病评估: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从运动症状(僵硬、震颤)、日常生活能力维度评分;记录“冻结步态”发作频率(每日次数、诱发场景如转身、过门坎);
-平衡障碍评估: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满分28分,<19分提示高跌倒风险)判断平衡能力;测量步幅(正常老年人50-70cm)、步速(正常≥0.8m/s);
-跌倒风险评估:结合平衡评分、居家环境(如有无扶手、地面防滑情况),确定跌倒风险等级(低/中/高)。
2.康复重点:急性加重期(僵硬明显+冻结频繁)以“缓解症状+安全防护”为主,稳定期(症状可控+跌倒风险低)以“平衡训练+步态矫正”为主,恢复期(功能稳定+行走改善)以“耐力提升+长期维护”为主。
二、分阶段康复护理
1.急性加重期(僵硬频繁+平衡差):
-症状缓解与安全防护:
-僵硬缓解:遵医嘱按时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固定服药时间,避免药效波动);每日温水浴(水温38-40℃)15分钟,软化肌肉;康复师协助进行肢体被动牵伸(如缓慢伸展肩、髋、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5秒,每组5次,每日2次;
-安全防护:居家移除障碍物(电线、杂物),走廊安装扶手,浴室铺防滑垫;患者行走时家属全程陪同,必要时使用四脚助行器,避免独自活动;
-生活管理:以软食、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过饱;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减少疲劳诱发症状加重。
2.稳定期(症状可控+平衡改善):
-平衡训练与步态矫正:
-平衡训练:进行坐位-站立转移训练(双手扶椅扶手,缓慢站起),每次保持5秒,每组10次,每日2次;在平衡垫上双腿站立,从睁眼到闭眼逐步过渡,每次保持10秒,每组5次,每日2次;
-步态矫正:用“视觉提示法”(地面贴彩色胶带,间距50cm)引导患者沿胶带行走,规范步幅;用节拍器(每分钟60-80拍)辅助控制步速,每次训练15分钟,每日2次;康复师在患者前方伸手引导,帮助突破“冻结步态”,每次练习10次,每日2次;
-生活适配:鼓励患者自主完成穿衣、洗漱(选择魔术贴衣物、宽口杯),活动时默念“迈大步、慢节奏”,强化动作记忆。
3.恢复期(功能稳定+耐力提升):
-耐力训练与长期管理:
-运动进阶:逐步增加行走距离(从50米到100米)、时间(从15分钟到30分钟),每周3-5次;尝试低强度太极拳(简化24式),每次20分钟,每周3次,改善肢体协调性;
-定期复查:每3-6个月复查UPDRS评分、平衡与步态参数,根据症状调整药物与康复方案;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跌倒后骨折;
-自我管理:学习记录“冻结步态”发作诱因(如情绪紧张、地面不平),针对性规避;家属协助进行居家平衡训练(如沿客厅直线行走),每日1次。
三、中医辅助干预
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按摩,选取缓解僵硬的合谷、太冲穴,改善平衡的足三里、阳陵泉穴,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每日2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肝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气血不足者用八珍汤);配合中药熏洗(艾叶、红花、伸筋草煮水),待水温降至38-40℃时浸泡四肢,每次15分钟,每周2-3次,缓解肌肉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