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期间每顿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需根据运动强度和体重调整,一般每公斤体重建议摄入3-5克碳水,具体可参考训练目标、运动时长和代谢率等因素。
以增肌为目标时,碳水摄入量可适当提高至每公斤体重4-5克。高强度力量训练会大量消耗肌糖原,补充足量碳水能促进蛋白质合成,避免肌肉分解。建议选择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主食,搭配训练后30分钟内补充快碳如香蕉,加速恢复。
减脂期建议控制在每公斤体重2-3克碳水,优先选择高膳食纤维的复合碳水如红薯、全麦面包。适当减少碳水比例可促使身体调动脂肪供能,但需保证每日不低于100克碳水以避免基础代谢下降。将主要碳水摄入安排在训练前后,其他时段用蔬菜和蛋白补充。
长时间有氧运动者需按每公斤体重5-7克碳水补充,马拉松等持续运动前可采用糖原填充法。运动中每小时补充30-60克易吸收碳水如果汁、能量胶,维持血糖稳定。训练后2小时内按1.2克/公斤体重补充碳水,搭配蛋白质修复肌肉微损伤。
HIIT等间歇训练后碳水需求介于力量与有氧之间,建议每公斤体重3-4克。运动后采用碳水与蛋白质3:1的比例补充,如鸡胸肉配藜麦。训练前2小时摄入低脂碳水如蓝莓,避免运动中胃肠不适。
胰岛素抵抗人群应选择低GI碳水,每公斤体重摄入量减少1-2克。女性经期前一周可增加10-15%碳水摄入缓解不适。中老年健身者需注重碳水与膳食纤维平衡,每餐搭配豆类或菌菇类食物延缓糖分吸收。
健身饮食需动态调整碳水比例,定期监测体脂和运动表现。避免长期极端低碳,女性每日碳水不宜低于130克以防内分泌紊乱。训练日与非训练日可相差20-30%碳水摄入量,休息日适当减少精制碳水。烹饪时采用蒸煮等低脂方式,搭配西兰花等富含铬元素的蔬菜帮助糖代谢。若出现持续疲劳或运动能力下降,需及时评估营养结构是否合理。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