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不对症最常被滥用的药物是抗生素等,例如,普遍存在的患感冒随意应用抗生素,其结果不仅起不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还得不偿失地引起了抗生素的胃肠反应、肾毒性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肝损害,注射用药还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等。
(2)本属于药物禁忌证却不知晓而贸然用药如青光眼病人仅因偶尔发生胃痛而服用硫酸阿托品片,致使眼压升高而险些造成失明。
(3)对自己应用的两种药物的各自作用及合用后的副作用缺乏了解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朋友,已用消心痛后又加用心痛定,使两种药物都具有的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相加,作用增强,出现了血压骤降的危险信号。
(4)忘记了曾经服用药物出现的过敏反应而还在服用如已经发生过服用磺胺、复方新诺明而发生的口唇、阴茎部位的固定性药疹,却再次服用而发生药疹。
(5)对某些药物服用时的特殊的注意事项及职业要求不了解如机动车驾驶员因皮肤过敏服用扑尔敏2片(8毫克)后继续开车,由于扑尔敏的嗜睡等反应而险些发生车祸。
(6)小儿错用了成人药有些药物只供成人应用,小儿因为脏器发育不完善,解毒、排泄功能较弱,故用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7)迷信中成药“绝对安全”有些老年朋友常以自己服药经验断定中药绝对安全,故凡大病小灾均毫无顾忌地选用中成药,实际上此想法有失偏颇。
(8)服用过期药如顺手服用“家庭小药箱”中的已过期的备用药而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些甚至发生严重反应。
(9)不仔细阅读或读不懂药品说明书而怀着侥幸心理用药如应用抗感染药新青霉素Ⅱ却忽视了说明书要求的需用青霉素G做皮肤敏感试验,认为自己既往无过敏历史,故而未做试敏,结果导致了过敏性休克,险些发生意外。
(10)恨病用药,随意加大药量不经医生同意,随意自行增加药物品种、药物剂量或用药次数。
(11)突然停药如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类型)长期坚持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消心痛等)心绞痛已得到控制便拟停一段时间药物,谁知停药后突然因冠状动脉痉挛而又发生了心绞痛。再如,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乐定的高血压病人,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在短期内骤升,并出现头痛、震颤、失眠甚至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
(12)忽视饭前与饭后的服用药物区别用药时间选择很重要,不仅与疗效有关,还与发生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患感冒时饭前服用APC而发生溃疡复发。
(13)在就医时未向医生介绍相关用药史而服用了不该服用的药物如糖尿病病人,正在服用达美康、优降糖,因十二指肠溃疡犯病就医时,未向医生讲明已患糖尿病及服药的情况,结果医生开了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服后发生了低血糖。
(14)服药后便认为“万事大吉”而缺乏必要的观察原则上讲,服用任何药物后都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一方面看到了疗效,说明药物对了“症”;另一方面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也可及时采取补救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一旦发现严重反应的苗头还可及时就医。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以以上述各点逐条对照自己及家人的既往用药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找出自己用药的经验教授,并学习到许多正确的用药方法。
当然,从宏观上讲,原因不在于各种不当的用药方法,主要还在于缺乏正确的现代用药理念。为了你及家人的健康应远离药害,惟一做法是树立现代的整体用药观并采取一切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方法。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